邱少云光荣牺牲(1951年10月12日)

    邱少云出生在四川省铜梁县关建乡邱家湾的一个农民家里。1949年,他18岁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夏天,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并轰炸了我国北方领土,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邱少云和战友们肩负着党和祖国人民的重托,于1951年3月25日来到朝鲜战场。他怀着对美国侵略者的刻骨仇恨,英勇顽强地打击敌人。第二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阶段全线性战术反击作战开始,邱少云所在的部队接受了攻占391高地的任务。391高地位于铁源东北十余公里处,山势险要,有一个加强连驻守,它是敌人安插在我军前沿阵地的一个“钉子”。拔掉这个“钉子”,不仅可以改善我军防御态势,而且可以对敌人构成威胁。从我军阵地到391高地,中间有三千米宽的开阔地。为了缩短冲击距离,使战斗具有突然性,减少伤亡,在发起攻击的头天夜里,邱少云和500多位战友就潜伏在距敌只有60多米的草丛里。
  10月12日上午,突然飞来了4架敌机,在潜伏区扔下了几颗燃烧弹,有一颗落在离邱少云两米远的地方,四散飞迸的汽油燃烧液,溅在他的左腿上。转眼间,他腿上插的伪装烧着了,火苗腾腾地往上冒。邱少云身后有一条水沟,只要他滚到水沟里,就可以把火扑灭。但是这样一来,就会被敌人发觉。出发前,邱少云在决心书上这样写着:“潜伏成功就是胜利,就是子弹打在身上,也不动一动。”因此,尽管烈火在身上熊熊燃烧,他仍像一块巨石卧在那里,纹丝不动,直到牺牲。下午5时多,我军发起冲击,仅20分钟就攻占了391高地,全歼守敌。
  为了纪念英雄,学习邱少云的共产主义精神,在391高地雄伟山峰的石壁上,刻上了一行鲜艳夺目的红漆大字:“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这雄伟的山峰石壁和鲜艳的红漆大字是中朝两国人民团结战斗的历史丰碑。
主打推荐    《邱少云》,邱少云生前所在部队/编,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4.6。
    《邱少云》,陆尔久/著,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78。
    《邱少云》,姜安/著,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
    《邱少云》,张志华、陈冬/编著,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
    《邱少云》,师永刚/著,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7。
深入读本    《邱少云的故事》,李凤杰/编,西安:未来出版社,1990.11。
    《抗美援朝战争史》,齐德学/主编,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著,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
    《较量:抗美援朝战争纪实》,郭志刚等/著,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
    《抗美援朝的日日夜夜》,万中原/著,济南:黄河出版社,2000。
    《抗美援朝战争纪事》,袁伟/主编,中国军事博物馆/编写,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0。
延伸读本    《毛泽东与抗美援朝》,逄先知、李捷/著,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
    《周恩来与抗美援朝战争》,张民、张秀娟/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第一次较量: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回顾与反思》,徐焰/著,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8。
    《彭德怀在朝鲜战场》,朱世良/著,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6。
    《抗美援朝战争论文集》,解放军沈阳军区百科编审室/编,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10。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