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调控手段是上策——经济学家华民谈四项紧缩性政策

实际汇率的提高还会造成资本的外流,以及就业机会的减少。今年是近两三年来失业率最高的一年,如果通过人民币升值使得出口的部门变弱,哪里还能增加就业机会?这主要是一个国际收支恶化的问题,即使贸易总额还会继续增加,但是结构恶化就会使这个经济变得不健康。更重要的是,如果人民币升值,会迫使利率下降,那将来如果经济处于衰退阶段的时候,货币政策就很难起作用,日本就是个例子。所以我觉得人民币升值这个政策的成本是非常高的,不到万不得已是不应该走这条路的。
    《理财周刊》: 结构性调整是不是比较好的政策?
    华民: 前些天中央召开了党内工作会议,要求各地控制立项。我称之为“数量调控”,指的就是停止或者减少立项,减少或者控制土地使用,以上这些做法都是可取的。央行放弃升息和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做法,采取了比较弹性的提高准备金率的方法,但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还是非常高,效果甚微,所以转而考虑行政手段,我认为数量调控是个比较好的方法,政府也可能逐步在落实,比如钢材、电解铝、化工这些耗电量非常大的行业都有可能停止新的立项。我们现在经济的主要问题是结构失衡,最重要的就是进行长期的结构调整,让过热的部门降温,那么短期来说现在进行数量调控是第一步,我觉得这是目前来看会比较有效的一个政策。

政策影响投资决策    《理财周刊》: 刚才提到的这些政策对证券市场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华民: 中央动用行政干预的措施以后,如果把投资增长的势头控制住了,那么加息的可能性就不是很大。现在经常项目是逆差,但资本项目是顺差,加息会加剧资本项目的不平衡,成本太高。那么如果不加息,资金成本不变,实行的是结构性调整,抑制过热的经济部门,那么其实投资机会是不会丧失的,这种情况下,证券市场、金融市场是不会受到影响的。证券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如果证券市场繁荣的时候房地产市场的热度可能会有所下降。不过没人做过研究,不知道这个负效应到底有多大。但是可以想见,在不加息的情况下,过热部门控制住了,房地产控制住了(已有相关政策出台),资金到哪里去呢?可能就会到股票市场了,这个可能性是有的。
    《理财周刊》: 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限制期房炒作、限制贷款等等,您认为房价会不会下跌?
    华民: 银行对房产开发商的贷款很早以前就有所限制,现在对居民贷款的门槛也有一定的提高。银监会有规定,每月还本付息不能超过收入的50%,其实也就是限制了贷款总额。现在限制土地供应,限制开发商贷款,那么开发商那头就控制了,然后买房者这头也控制了,其实也就是控制了供给和需求两头,房价上涨的势头应该可以有所缓和。但房价取决于供给和需求,房价会不会下降就要看需求下降的幅度会不会高于供给下降的幅度,这个现在还没办法预测。
    但政府也不希望房价跌下来很多,因为一旦房价猛跌,金融链会断掉,银行坏账会增加,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影响巨大。所以政策的力度并不是很大,比如现在为了限制投机性炒作限制了期房交易,不过一旦转为现房还是可以交易的,措施力度不是很大,应该不会是个致命的打击。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