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世量少、年代久远和保存完好的老相机,永远是投资和集藏的重点,而20世纪60~90年代的国产名牌相机,因品相完好的不多,升值幅度更大。不过,初入道者有四大问题应特别引起注意。
收藏老相机之风,80年前即在世界收藏范围内得以盛行,近年来更是受到集藏者和投资者的青睐,国内收藏老相机的风潮正在日益显现,不少精制细作的品牌相机,更是体现出独具魅力的收藏和投资价值。那么如何来确定老相机的界限呢?对于这个问题藏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主要是时间的界定范围差距不小,古典派主张的期限是100年之前的老相机,而近代派主张的是30年之前出产的品种,现代派更是宽松,凡是2000年之前生产出来的相机都可归入。目前从收藏的情况分析,近代派占据主流,即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出品的相机为老相机,也是近期投资的主流方向。
老相机越“老”越值钱 当然,无论是投资还是集藏,存世量少、年代久远和保存完好的老相机永远是重点所在,其价值的体现是能够经受得起时间的考验。如20世纪50年代出品的德国莱卡M3相机,在20世纪80年代的价格约为8000元,但目前的市价已高达20000元,20世纪30年代末出品的蔡司超级依康太C型相机市价目前为35000元左右,这说明老相机出品的年代越悠久,其市场价格也越高。近年来,国内老相机收藏温度开始上升,大量20世纪20~50年代的品牌相机价格陡升,尤其是一些价格在数百元的老相机,近10年的升幅接近10倍,投资收益十分不错,且因集藏者不断增加,后市的市场投资前景依然看好。特别是在20世纪60~90年代被国内老百姓广泛使用的国产名牌相机,因品相完好的相机不多,升值幅度更大,已成为一些投资者重点选择的品种。如1970年制造的北京SZ-1型相机,在3年前的价格约400元左右,但目前的身价已接近3000元,升幅不菲。
把握投资关键问题 不过,集藏与投资老相机,也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品相至上。任何藏品的品相都是非常关键的,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价值的高低,老相机的品相主要把握两个方面: 外观的机身和内部的机械装置。从外观上看,磨损程度、机身的完好性是直观的视点,如果机身严重磨损的需要考虑规避,而机身是否存在着碰伤、零件缺少和外壳贴皮的完好或皮腔有否断裂,都会影响到价格。而镜头更加需要重点关注,购买时检查镜头有没有霉变和划伤,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第二,发行年代与铸造量。发行年代越久远,通常价格就越高,不少19世纪出产的古典相机,现在的身价昂贵,上万美元的交易价格屡见不鲜。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产量的因素,铸造量少的老相机价格更是高不可攀,即使是近年来发行的一些限量版老相机,由于数量有限,往往会体现出不低的成交价。这其中包括纪念版和研制品,投资者和集藏者一旦有机会遇到,应该毫不犹豫地抢占先机。考虑到这类相机的特殊制造量,后市大幅涨升的空间广阔,因此除非卖主报出天价,如果价格适中或略高,可不必拘泥于平时讨价还价的差额,否则一旦失之交臂,极可能再难遇到。 第三,谨防赝品或翻新货。随着老相机近年来价格的不断攀升,市场上已出现了仿冒的赝品,对于初入道者而言,这种赝品的诱惑力很大,主要是价格便宜、成色好。但只要多看多学,辨伪的难度不大,毕竟赝品不可能用真的零件,在很多细节上都能够轻易识别。不过一些人在品相不好的老相机上,通过翻新手法变造的相机,识别就有一定难度,收藏和投资时应特别小心。但如果从结构上认真观察,依然可以看出究竟,毕竟这类变造货都存在着在结构上大动手术的情况,只要了解真品的结构,通常不难区别。 第四,不要忽视附件。这是一个细节问题,许多人不会太在意,但实际上老相机如果附件齐全、包装仍存,那么可以在出让时提升价格的幅度,尤其是如果能够得到发票、说明书和原包装,可以形成锦上添花的效果,其中发票的购买时间和保修卡等,记载着该相机购买的年份和编号,是价格升值的重要依据,千万不要忽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