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克凯越缘何成黑马

别克凯越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市场,它从2003年9月上市到年底,短短4个月已销售36001辆,连续创造了国内新车上市单月销售纪录,并继续呈现强劲增长的势头,订单已到今年5月份。这一切奠定了它成为中级轿车主流产品的地位。

中级市场性价比优势    中级轿车市场是中国轿车市场的主流,多以公务商务使用为主,兼顾私用。目前中级轿车月销售量在2.4万辆左右,而且仍在迅速增长。因此,中级车市场绝不是一个可以小看的市场。

    在别克凯越推出之前,上海通用在中级车市场上还是空白,为了尽快填补这一空白、并完善产品线,上海通用在稳定了高端产品后推出凯越,从而正式进军极具潜力的中级车市场,在策略上无疑是明智的。

    上海通用市场营销总监孙晓东表示,就目前的竞争局面来看,该车的性价比优势非常明显。凯越是一款非常有竞争力的中级车,其最大特点是一举刷新了包括性价比在内的多项主流中级车标准。首先是产品,凯越目前在中级车市场上,是一个全新的车型,由意大利设计公司平尼法尼亚(Pininfarina)担任外形设计;第二就是配置非常先进,该车的发动机、变速箱分别出自澳洲霍顿(Holden)、德国ZF,并由泛亚技术中心作本土化的重新标定;第三是拥有人性化的空间,该车的电动天窗、高级真皮座椅等配置一应俱全,包括它宽阔的储物空间都是优势。再加上别克车本身的安全性和操控性,该车在中级车市场上完全以一个新的流行形象出现。

    上海通用在精心研究中国市场需求后推出的凯越轿车,在产品素质和售价两个方面扭转了国内同级轿车市场质次、价高的产品格局。

全面本土技术化开发    产品开发是中国汽车工业的软肋,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已成为业内强烈呼声。然而在全球化的今天,完全依靠一个企业的力量全面开发汽车新产品在中国已经既无可能,也无必要。其实,培育中国汽车的自主开发能力有多种途径,上海通用对引进的车型作全面的本土化技术改进,就不失是一种脚踏实地的开发模式。

    由平尼法尼亚公司设计而在上海生产的凯越作了大量本土化技术开发,已经与原设计大相径庭。担任开发的上海泛亚汽车技术中心经过近一年的工作,根据中国消费者的文化背景、消费需求以及中国的道路、油料和气候条件,在通用全球资源的支持下,从内饰、底盘、悬挂、动力总成等方面作了全面的优化调校。其涉及面之深之广,尚少有引进车型可以望其项背。

    本土化开发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如中国的路况特点是路面容易产生噪音和颠簸,而且城市交通情况复杂,要求车辆对操控反应快速准确。为此,泛亚技术中心分别改进了轮胎、减震器、转向机和隔震件等零部件的性能。光是轮胎,就要同时达到低噪音、良好的节油性、平稳行驶三个目标。综合改进后,凯越的操纵稳定性、精确度、乘坐舒适性、隔震、路噪等指标在中国道路的实测参数提高了15%~20%。看来,中国人根深蒂固的“本土化轿车产品不如同品牌进口产品”的老观念应该改一改了。

    其实,上海通用和泛亚对新产品的本土化开发并非始自今日。早在上海通用公司1997年成立之初,就确定了“国内领先,并具国际上竞争力”的战略目标,并以高起点和“站在巨人肩膀上”而成为中国汽车业本土化开发的领跑者。考察上海通用就会发现,其仅用4年时间就跻身中国汽车前三甲、迈入通用全球五大精益样板企业的行列绝非偶然。今年年初推出的别克君威,就以外形和内饰的全新设计有别于北美别克REGAL。这种设计对产品的提升甚至让通用高层感到冲击,特别把一辆在中国开发生产的君威运到底特律,摆在通用总部所在的复兴大厦,要求各部门主管前来观看,从中获得启发。

    通用在中国造的第一批别克豪华轿车,内饰在中国人眼里竟很平平。中国人心灵手巧,经过两三年的设计改进,上海生产的别克车内饰比德国、日本的竞争对手毫不逊色。其实,在美国消费者中间调查,注重内饰的比例和中国人差不多,只不过没有引起各汽车公司高层足够的重视罢了,中国人给老外上了一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