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空”,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名字。 这是一间茶室。想起这个名字的,是眼前颇有些北方人气质的两个南京人。
积累经验后才开店 “南京并没有非常浓厚的个人创业的环境,那里很多店铺是温州人开的、宁波人开的,就是较少南京人开的,南京人喜欢朝九晚五的有一份稳定的工作,然后悠然过日子。”刘建强和薛军是地道的南京人,他们说这些话时甚至没有特别丰富的表情,念大学,给别人打工,然后给自己打工,作为“猫空”餐饮文化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他们旗下资产已经超过2000万元,却还是一样地低调和默默无闻。 “猫空”来自台湾一个地方的名字,那里盛产茶叶。刘建强和薛军早年便是给台湾人打工,做茶叶的销售推广。“之后便自己做,后来这个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做茶叶销售的规模又跟不上,就退了出来,开始做店面设计,主要为一些咖啡店、餐饮店设计装潢、店铺文化等,为我们后来开店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有了这样的经历,刘建强和薛军开茶馆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这种发展过程其实也符合了南京人谨慎的习惯。“那时南京的茶馆市场竞争已经比较激烈了,但真正上档次形成品牌的并不多,我们的定位就是高档环境中低档消费,面向城市白领和大学生。”他们介绍说,1998年开第一家“猫空”,他们前前后后忙了接近半年,领了13个证,“现在开店简单多了,只要三四个证就可以解决了。” 开店5年,刘建强和薛军最大的感触是贷款融资。为了不占用资金,两个创业者开“猫空”店的统一策略是租赁,从而也就无法进行抵押贷款。刘建强和薛军每新开一家店,就要经历一次“阵痛”,“其实银行非常了解我们,也知道我们茶馆的盈利能力,但缺乏担保他们就无法提供贷款。每次决定开一家分店,我们就几乎半年的时间不能安排其他支出,踏踏实实地筹足资金。5家分店这样开下来,好处是经营上比较谨慎,企业盈利水平也相对稳定,但融资难已经大大限制了我们资金的流动性,从而也限制了向其他领域的投资。” 外地人投资一定要熟悉当地情况 纵使如此,刘建强和薛军仍然坚持直营的经营方式,很多人要求加盟“猫空”,都被他们婉言谢绝。“我们在乎的是'猫空'这个品牌。加盟店或许能在装潢等方面做到统一,但在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方面很难保持原来的品质。尤其外地人加盟,则存在更多方面的问题。” 说起自己的竞争优势,他们归结为对当地情况的了解。“我们也考察过很多地方,也深切体会到外地人比如说上海人与南京人在消费习惯上的一些差异。简单说,上海人到茶座的目的可能很多情况是商务性的,他们需要相对标准豪华的装潢,而南京人喝茶则纯粹是休闲娱乐式的,他们需要的是温馨的环境和舒适的座椅。”谈起在南京经营欠佳的茶馆和咖啡店,他们认为有些浙江投资者不熟悉当地情况导致了投资失败,例如南京人还没有喝咖啡的习惯、店面装潢过于标准生硬、店内限制打牌让人产生抵触情绪等等。“尤其一些加盟店开到南京来,更应该在对当地生活、消费了解的情况下适当调整。”他们为外来投资者提出了善意忠告。 刚刚开始的另一笔重大投资是老成都民俗风味酒楼。“我们认为南京的餐饮还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目前只是一种低水平竞争的局面。尽管现在向阳酒楼、上海公馆菜等杭帮菜非常盛行,但在全国范围内流行的川菜在南京尚未形成气候,几家老牌川菜店因为菜品不太更新也在逐渐被人遗忘。” 刘建强和薛军显然对自己的投资充满了信心,“要知道,我们开店5年来,一直在按照当初预想的发展,还没有出现过决策失误的情况。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