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像一场风暴卷过神州大地,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扬起弥天灰沙,现在又尘埃落定,风清气爽、满目青绿了。不久以前北京城大白天万人空巷、萧瑟遍野的情景恍若梦境,简直似乎是寓言式电影的镜头了。
但或许这场灾难过于短暂,仗打得出乎意料的顺利,人们是否会把曾经有过的恐惧、焦虑以及对于人类与自然的思考轻易地忘却?人是健忘的动物,多少人为的灾难多次简单重复就是证明。但SARS是不应该转身就把它丢到脑后的事情。
《孤海八日谈》是几个年轻人对SARS的反思。我没想到年轻人会思考这么根本这么沉重的问题:死亡、恐惧、孤独、爱、贪婪、信任、职责和对自我心灵的把握等等。这些都是社会和人生最根本的问题,是对人类生存的终极思考。作者都很年轻,如果不是SARS,我相信他们不会去想这些事情,就像二次大战以后一些哲学思潮在年轻人中流传一样,灾难是人类思想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我感兴趣的是,《孤海八日谈》不是纯理性的思考。反思如果局限于总结出几条道理,不但枯燥,而且会把复杂的社会和人生简单化。《八日谈》讲了八个有趣的寓言式童话。当道理变成形象以后,理论就会突破原有的范围,变得丰富、多义、开放、欲言难尽;就会从思考的结果变为进一步思考的开端。我以为,优秀的寓言式童话,具有特别强大的思想包容能力,比如《皇帝的新衣》,它这五个字借代的意思人人都懂,一目了然,但假如想用其它几个字来代替这五个字,大概很难,因为它的意思包含在整个故事中间。这个故事没有边界,它似乎明确指出了人类共有的弱点,却又保留着很多进一步思考的空间;它提出的问题那么尖锐,却是用让你笑的方式,让所有阅读者自我嘲笑,接受得心悦诚服。
我不是说《八日谈》里的八个故事都像《皇帝的新衣》那样经典,但这八个故事都很有意思,其中有几个,比如隐身人和盲人国的故事、鼠灾的故事、狮子和狐狸的故事,不但有趣,也相当深刻,经得起反复咀嚼。
这本书是主要给成年人看的童话。中国和西方历史上都留下过很多包含着大智慧的寓言和童话。现代人却似乎失去了用寓言的形象概括生活的能力或者说兴趣。这是我向读者郑重推荐《孤海八日谈》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