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有“长”度,没“厚”度 纵观三公里长的四川北路,南、北、中段各具特色,但从商业布局的角度上看,山阴路商圈的集中度较四川北路上其他地段高,商铺沿马路两边一字排开,几乎没有什么被隔断的地方,品牌连锁店多位于此处,形成两块相对明显的连锁集中带。如果把四川北路比作一条长龙,那将这里视作是“龙头”一点也不为过。
尽管与南京路、淮海路等商圈并称上海几大市级商圈,但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四川北路发展的步伐似乎慢了一拍,便利的交通条件、良好的商业基础、悠久的文化氛围并没有给山阴路商圈带来跨越式的进步,原因何在?山阴路商圈的商业布局趋向沿街式,随着现在外国一些先进的商业布局方式、营销模式的进入,现代人的喜好似乎更偏向于一种组团式的购物休闲方式,类似于“Mall”的方式更能得到人们的青睐,能够一站式的满足购物、休闲、餐饮等综合消费需求。
山阴路的这种沿街式布局,在某种程度上则限制了该地段的上升空间。“东泰休闲广场”的出现多少弥补了一点遗憾,但从整体上来说,毕竟是杯水车薪,无力引导大局。另一方面,商铺全部集中于主干道四川北路上,缺少两旁的“鱼骨状”支路形成特色街作为补充。在这一点上,淮海路商圈就相应配合得很好,沿线陕西路、茂名路、襄阳路等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色,这样不但来了人流而且可以让他们停住变成客流,全部笼在商圈内部。但是如果是一根肠子通到底,走完也就算数,人流过了就过了,就难以形成有效客流。总体来说,四川北路是有“长”度,没“厚”度,大小商铺沿街洋洋洒洒阵线倒是拉得挺长,但既没有一个地块能像“Mall”一样起到聚集效应,也没有“鱼骨状”的补充陪衬效应,从商铺容量的角度考虑多少有些不足。数量虽然已经不少了,但是还是没有达到一个能够“量变引起质变”的水平。
品牌连锁大展拳脚 随着红星、茂昌等一批知名度颇高的专业店和华伦天奴、必胜客等品牌店进入山阴路商圈,该地段的商品门类、商品品牌较从前更丰富,品类集中度相应降低,商业形态和从前相比有较大变化。
由于连锁品牌店数量激增,商圈内大型百货空间受到一定挤压,而私人散户商铺的数量也较从前有大幅度的减少。我们走访了很多连锁品牌的经营人员,其中也不乏特许加盟的品牌小老板,无一例外,他们觉得自己的经营有一个共同的优势:品牌。
天兴百货是山阴路商圈内比较大的一家大型百货了,但近年来受到周围中小型商铺的挤压,原本应该很大气的商场大门被两个中型商铺大小的铺面所替代,全然没有了大型百货的气势,若不仔细看,走进去的时候还以为是一家中等大小的商铺呢。在靠近山阴路的路段上,还有一个楼梯走道,上面竖着一小招牌“天兴百货由此上二楼”,一不留神,走过了都不知道,该地段的中小商铺发展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大的受到挤压,但也不说明凡是小的就都能活得很好,从各类商铺比例分布图中我们也能看出,私人散户商铺为数也不多,只占1/5不到的比例。这和该地的租金情况不无关系。
山阴路商圈内的租金情况颇为复杂,因为阵线拉得过长,各种商铺房的所有权性质又不同,租金水平并不一致,基本情况是四川北路上沿东江湾路至溧阳路的方向逐渐升高。一家在鲁迅公园附近甜爱支路的30平方米的商铺月租8000元,可到了山阴路东泰休闲广场对过一家15平方米的商铺就要8000元,单价直接翻了一番。再到东泰休闲广场看看的话,就更是天价了,在广场内圈的租金是每天18元/平方米,到了对着马路的外侧,租金立刻增至每天30元/平方米。 以上是租金的大致趋势,但也有特殊例外的情况。比如说,两个连锁集中带附近的商铺价格水平整体来说就要高一点。
如此高昂的租金,再加之小型商户在经营管理方式上的不足,经济上抗风险能力比较弱,导致私人小商户的比例较低,一家名为“北川饮食店”的左老板就谈到:“在这里做生意,人是不少,但地方太小,房钱还这么贵,四川路一改造,这房价又是直线上升。尽管房价贵,生意难做,但也有机会。我对在这里经营还是挺有信心的!”
凡此种种,使这里成了连锁加盟品牌店的天下。连锁店的好处在于,总部能够在经营管理上给予一定支持,租金承受能力上也较私人小商户要强。特别是现在特许加盟的方式种类日益丰富,个体小老板与品牌公司联手共进也不失为一种双赢方案。
与上海其他知名商圈,如襄阳路市场、徐家汇等一样,山阴路商圈的换手率极低,大多数都是经营三年以上的老店家(东泰休闲广场因建成较晚不计入统计范围),虽然和从前的鼎盛时期不能相提并论,但是目前仍留有一部分不小的利润空间,引得各商家“怀旧”地留守此地。
四川北路是一条老牌商业街,山阴路商圈作为其重要的一部分在日后的改造过程中必将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我们关心的则是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如何让百年老树发出新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