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股市继前周末大幅下挫后仍在低位整理,新股连续发行使市场供求关系悄然变化,而消息的反反复复使本已低迷的市场更缺乏信心。
上周媒介传出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针对导致前周末股指急挫的两个传言,有关方面作了澄清。一是有关国有股上市的传言,二是德隆集团被证监会调查的传言。对前一个问题还以有关记者调查和国资委新闻发言人两次作报道。可见,管理层对传言扰市也深感不安。虽然情况讲明了,但市场对此反应并不强烈,看来两个传言导致市场下跌仅是表层问题,深层次的问题是市场信心与供求关系的变化。
其二,修改《证券法》势在必行。围绕着《证券法》修改的指导思想及哪些要素要修改,媒体展开了讨论和报道。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的观点值得注意。针对为什么要修改这一问题,周正庆认为,随着入世及市场发展,证券市场出现了许多新情况,而要使证券市场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如何发挥市场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已刻不容缓,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对《证券法》修改、补充完善也很有必要。
说到修改思路时,针对前期媒体所称的修改条款,周正庆认为修改思路尚未明确,现在只处在征求意见阶段,只待意见汇总后再作研究。就其本人意见看,以往《证券法》中规范监管方面的规定很全面,但对促进证券市场发展方面的问题考虑不够。对不适合市场发展的条款要修改,特别要对一些限制性条款作修改。有些还要作补充,关于修改补充的内容主要包括交易制度、保证金管理、券商融资、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民事法律责任、证券监管机构的权限及分业混业经营、交易所管理体制等。
周正庆讲话透露出以下信息:1、《证券法》的修改,除了规范,更要推动市场的发展。提高对证券市场重要性认识是《证券法》修改的认识基础。2、《证券法》修改不会“伤筋动骨”。3、修改工作年底结束,只有不到5个月时间。4、广泛征求意见,更有利于修改全面完善。
证券市场埃荐制的讨论也成为当前热点。这一问题的提出也是有其深刻的背景。中国证券市场不少上市公司发行上市后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与中介机构权利义务责任不对称不能说没有关系。保荐制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正是试图解决这一问题,它是核准制改革深化的必然结果。
保荐制,其实质就是围绕提高上市公司内在质量这个核心,只要严格把关,使上市公司质量提高,才能发挥市场资源优化配置作用,才能增强投资者信心,促进市场良性循环,否则,中国证券市场将走入死胡同,还会孳生出更多问题。提高承销商等中介机构责任心,将他们利益与风险捆在一起,使他们实实在在成为”净化市场“的有效屏障,这一点是保荐制推出的根本目的。那么如何使中介机构在谋取商业利益同时兼顾社会公众利益,这一点需要有奖罚分明的体制与完善的评价追踪体系,同时要有连续有效信息披露制予以支持。现在的难点是,要真正发挥保荐制作用,法规制度建设任务还很艰巨。其次,没有公司治理机构完善及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的形成,最终只是徒有形式而无实质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