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民出版社召开“专题史系列”图书规划研讨会

    继13卷16册“中国断代史系列”图书日前出齐后,上海人民出版社又将经多年酝酿的“专题史系列”图书编辑出版工程提上了议事日程。5月22日,部分资深编辑和中青年编辑就如何规划这一出版工程进行了研讨。研讨会由该社总编辑郭志坤同志主持,社党委书记丁荣生、副书记陈慧珠,副总编苏颂兴、何元龙等同志出席研讨会并畅述己见。

    与会者认为,上海人民出版社经过五十余年的努力,在专题史图书出版方面已有相当积累。在已出版的百余种专题史图书中,不乏蜚声海内外学界的名著佳作。发掘这些资源,遴选其中精品名作,形成一定规模,成就一个“系列”,不仅是一种学术传承,更是一项功德无量的举措。继“中国文化史丛书”、《中国通史》、《中华文化通志》、“中国断代史系列”图书等重大工程后,应该有与时俱进的新的作为。

    在研讨中,与会者认为,做好“专题史系列”图书编辑出版工程的规划,关键在于对“专题史”图书的定位,包括“选题范围”、“列选原则”、“篇幅容量”、“读者对象”等方面。与会者认为,“专题史”图书有别于综合性、学科类史书,拟列入“专题史系列”的图书,必须是某一专门课题的研究专著;列选的专题史著作,必须坚持原创性、权威性、不可替代性等原则;选入“系列”的专题史图书,以单本、30万字左右篇幅为宜;读者对象,既要考虑到专业研究、教学人员的需要,更要着眼于广大专题史爱好者的阅读需要。

    关于“专题史系列”图书的选题资源,与会者认为,“专题史系列”具有“开放性”特征,因此,选题不必受数量限制,只要符合列选原则,均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地予以列选。该社历年出版的专题史图书、“中国文化史丛书”、《中华文化通志》中,有相当一部分专题史书,不仅作者是学术界一流的,而且著作的学术水平和出版价值到目前为止仍是较高的。将这些专题史著作,或请作者修订,或经专家评点后,可列入“专题史系列”予以出版。此外,兄弟出版社出版的专题史著作,只要符合“列选原则”,经过一定程序和必要的手续,也应争取纳入社“专题史系列”。在此基础上,还应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术界著名学者(包括海外华裔学者)撰著反映新的研究领域、新的学术成就的专题史著作,以体现“专题史系列”图书与时俱进的学术品格和风貌。

    关于“专题史系列”图书工程的运作部署,与会者认为,应根据全社中长期选题规划、资金投入、出版力量、市场态势、经济效益等各方面因素,作必要的长、中、短期部署。当前,拟可先着手已出版的专题史图书精品力作的遴选,今年先推出几种,以后按每年推出5~10种的部署积累,数年后即可形成一定规模;同时,开拓新的专题史图书选题和吸纳兄弟出版社专题史精品图书的事宜,应作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在“专题史系列”图书编辑出版力量的组织和运作方面,可采用以往重大出版工程实施中创造的一些行之有效的运作办法,以确保高质量地出版好“专题史系列”图书。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