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时期上网购物莫忘维权

  近期,上海市民为了抗击“非典”,纷纷上网购买日常消费品,“上街不如上网”已经成为人们典型的购物方式,沪上一些电子商务网站的生意也因此徒增好几倍,但同时,网上购物也暴露出了许多不足之处。

    其一:某些食品临近保质期。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对商品没有挑选的余地,个别商家利用这个可乘之机将一些接近保质期的商品抛售给消费者,而消费者对此也无计可施,因为在网上多数商品并没有写明保质期,这使消费者的知情权受到了限制。

    其二:送货不及时。消费者在网上所订物品有时会产生久等不来的情况,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有的确实是因为网站的某些物品暂时供不应求,但绝大多数是由于网站调配商品系统反应迟钝所致。比如消费者向某网站订购了某商品,但附近的门店恰巧没有,于是又辗转到稍远的门店去调剂,这样一来二去,自然就耽误了不少时间。

    其三:送货服务不规范。许多网站的送货员,有的没有穿统一的工作服,有的不注意采取卫生防护措施,在防治“非典”的敏感时期,这给广大的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安全和卫生隐患。

    为此,上海市消费者协会提醒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要挑选正规的有良好商业信誉的电子商务网站,并记录该网站的联系方式以及地址,保留好相关的交易凭证,如果遇到所购商品与广告宣传不一致的,消费者可以根据《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第三十一条第六款之规定,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要求退货。同时,消协也建议各大网站能规范自己的服务,在“非典”时期切实为广大的消费者提供令人放心的商品和服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