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断代史系列”专著隆重推出

  历五十年之久  经几代人之手
《中国通史》姐妹篇--“中国断代史系列”专著隆重推出
纵论一个个王朝的兴衰成败,凝聚一位位史家的睿智学养

    一套荟萃国内众多一流史学专家经年治学成果,完整而系统纵论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历朝历代盛衰演进史的“中国断代史系列”专著,已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全部编辑完成,近日整套隆重推出。

    泱泱大中华,悠悠五千年,其间有多少王朝兴替,沙场征战,又有多少人事浮沉,世事沧桑。近百年来,已有不少反映各朝各代历史的断代史著作先后问世,但由一家出版社独立出版,几乎汇聚了国内各断代史领域一流权威学者撰著的断代史系列专著尚未有过。现在,国内出版史学专著享有盛誉的上海人民出版社几代编辑薪火相传、矢志不渝,继上世纪末出版了白寿彝先生总主编的12卷22册《中国通史》之后,终于完成了这套体现中国史学研究最新成果的史学出版工程。

    这套断代史系列专著,堪称白寿彝《中国通史》的姐妹篇,可谓“断代体裁的完璧之作,跨越世纪的历史巨著”。她汇聚了目前国内各断代史研究领域最负盛名的权威专家与实力派学者的力作,其中有上古史专家王玉哲的《中华远古史》,甲骨学权威、古文字专家胡厚宣先生等的《殷商史》,先秦史耆老杨宽的《西周史》与《战国史》,先秦史专家顾德融与朱顺龙的《春秋史》,魏晋隋唐史耆宿王仲荦的《魏晋南北朝史》与《隋唐五代史》(上下),宋史专家陈振的《宋史》,辽宋金史专家李锡厚与西夏史专家白滨的《辽金西夏史》,蒙古史名宿周良霄、顾菊英伉俪的《元史》,明史专家南炳文与汤纲的《明史》(上下),清史专家李治亭主编的《清史》(上下),共13卷16册,近一千万字。这套系列专著,记载并论述了自远古时代黄帝到清末五千年来历朝历代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民族、宗教、天文、疆域、教育、礼仪、文学、艺术、科技、灾害等各方面的渊源流变,以及曾风云于各个时代的历史人物的功过评说。每卷正文有黑白串文图,卷首还有印制精美的彩图和历史地图,书末则附有各朝各代的“大事年表”,供读者阅读时参考。这套断代史系列专著论说精到,装帧典雅,是干部、史学工作者以及教学者和爱好者学习历史的必备书、珍藏本,也是极富价值的馈赠亲友的精品书。

    这套系列专著的撰著和编辑出版,历经了半个世纪的风雨。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上海人民出版社就提出了出版一套完整的断代史系列专著的计划,并落实了当时国内的一流作者执笔撰著。1955年杨宽先生首先完成了《战国史》,当年9月出版后即引起学界关注,数年内一再重印;1961年又出版了王仲荦先生的《魏晋南北朝隋初唐史》上册。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更因“文化大革命”冲击,这个出版计划不得不中辍。1976年粉碎“四人帮”之后,这套“断代史”出版计划重又启动,并作了必要的调整。王仲荦的《魏晋南北朝隋初唐史》分为《魏晋南北朝史》和《隋唐五代史》两种,前者经修订补写于1979年、1980年分上下册出版,后者分上下册也于八十年代出齐;杨宽先生的《战国史》经过较大的补充、修改和改写,于1980年重新出版。嗣后,又相继推出了林剑鸣的《秦汉史》,南炳文、汤纲的《明史》(上下),以及周良霄、顾菊英的《元代史》。1994年以后,这套系列专著被列为社重点工程,并先后推出了杨宽的《西周史》与《战国史》(增订本),王玉哲的《中华远古史》,顾德融、朱顺龙的《春秋史》、李治亭主编的《清史》(上下)。进入21世纪之后,这套系列专著又被列为国家“十五”出版规划重点项目。为确保这一重点项目尽快完成,上海人民出版社作了进一步部署,充实了编辑力量,加强了与作者的联系。这套系列专著所余之《宋史》、《辽金西夏史》和《殷商史》终于在2003年春节之前全部脱稿。经过紧张的编辑加工及制作阶段,终于整套隆重推出。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套断代史系列巨著,不仅装帧精美,面貌崭新,其内容也体现了当前学术与出版的最新成就。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齐心协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出版这套“中国断代史系列”专著,不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同时也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江泽民同志在新世纪到来前为上海人民出版社全部出齐12卷22册《中国通史》致白寿彝总主编的贺信中指出:“讲政治、讲正气,也是要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作基础的。”他说:“全党全社会都应该重视对中国历史的学习,特别是要在青少年中普及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以使他们学习掌握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激励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奉献力量。”在这封信中,江泽民同志号召“领导干部应该读一读中国通史。这对于大家弄清楚我国历史的基本脉络和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奋发图强的精神,增强唯物史观,丰富治国经验,都是很有好处的。”这套具有极高学术水准的“中国断代史系列”专著的出版,为广大读者深入学习中国历史提供了又一套生动的教材,与《中国通史》的出版同样“一定会有益于推动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形成学习历史的浓厚风气”。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