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方红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浩光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公司做的第一张百科类音像制品名叫《大家来学ABC》,时间是1996年9月。从那时开始,他以自己的勤奋和智慧,一步一个脚印,不去追热门产品,一心一意主打“百科全书”品牌,用近3年的时间成了气候,资产、规模、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都名列前茅,成为音像企业中的“大户”之一。从做百科类音像制品开始,他又注册了另一个公司———广东福光影音发展有限公司,专做“百科”。
应该说“福光百科”的成功,给了音像界一个惊喜,也给了音像界不少启发———中国的音像市场之大出人意料,各类产品都有观众;公司创业初期,不能贪大贪全,要选准一个点向纵深发展,抓住特色,打响品牌;要重视音像制品娱乐之外的其他功能……
“创业难,守业更难”,这话一点儿不假。日前,记者在北京又见到李浩光时,感觉他与两年前相比,少了几分意气风发,多了几分疲惫与沧桑。公司规模越来越大,光靠“百科”显然不行,还要付出大量资金和心血拓展其他产品,而市场在不断变化,原有的产品也随时会面临来自各方的冲击和挑战。李浩光说,这两年做得很辛苦,虽然公司也还比较稳定,但与以前有所不同,以前是增长中的稳定,现在是平稳中的稳定。他没有过多谈过去的辉煌,而是坦率讲出了遇到的困惑和难处。
“福光百科”遭受冲击
5年前他开始策划推出自己的产品时,产品定位颇费了一番脑筋,故事片和流行音乐这两大市场热点,自然也就成为盗版商牟取癌利的首选,而百科知识类音像制品在市场上品种很少,销量也不好,自然很少有盗版。李浩光决定“避热就冷”,不去涉足热门产品,而在当时的冷门产品上下功夫,不断增加品种,做成系列。李浩光给自己的产品取了一个很大的名字,叫“百科全书”VCD,是希望吸取图书的优点,利用音像制品的特色和优势,做出规模,做出品牌,走一条长远的发展道路。”百科全书“VCD涉盖了军事探秘、时事追击、儿童世界、人物档案、中华武术、体育大观、医学保健、美容健身、旅游指南、农业科技等方方面面,融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欣赏性为一体,成功探索了音像制品从单一娱乐功能向多种实用功能的转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很好。
但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福光百科”音像制品遭受了空前的冲击。李浩光谈到,冲击主要来自于品牌和市场。以前公司提出的口号是“福光百科全书,总有一款适合你”,力争把产品面铺开,做透做全,但后来市场上出现国家地理杂志、Discovery等几种品牌很响亮的产品,“福光百科”产品就显得有量但质的方面略逊。来自市场的冲击主要表现在电影、电视剧、流行音乐等主流产品势头很猛,分流了经销商,也分流了消费者,音像市场展示面就那么大,主流产品占得多,作为非主流产品的百科类所占面积就得缩小。福光百科产品一共出过3000个产品,但目前在市场上流通的还剩下1800个。
面对困境,李浩光很坦然:路难走,我们也会坚定不移走下去,我相信会有办法解决现已存在的矛盾,让市场接受,实现既定目标。
投巨资开辟流行音乐新阵地
在2000年百科全书项目达到顶盛时,李浩光就开始考虑选择新的项目,以拓展公司的发展空间。由于早年做过音乐编辑,又很推崇将个人的创意融入公司产品之中,李浩光选择了流行音乐。
确定做流行音乐之后,他就将原来合在一起的“东方红”和“福光”两个公司分开管理,他的合伙人主要负责“福光”,继续拓展百科音像业务。而他主抓东方红公司,投入巨资进军流行音乐领域。2001年7月与滚石和华纳公司签约,代理两公司歌手MTV的VCD节目。这一年多来,他将全部精力和热情都投入到新项目中,从买版、签约、报版、选曲、编曲到封面设计、发行,全都参与。他说这一年多来自己老了许多,主要是太操心,长期睡眠不足。
东方红公司做事的风格是打好基础,寻求长远发展。但选定做流行音乐后,发现这个项目太短期,不易长远发展。突出的问题就是版权乱。比如一个歌手的歌,CD签给一家,VCD签给一家,而DVD又签给另一家,而且版权一般只签两年。除去办手续及制作时间,亦只有一年多的发行期,两年到了,当你的投入还没收回,产品还在市场上销,新签约的一家的产品又上市了。同时电视台也参与卖出一些MTV节目版权,这又增加了市场的很多变数。
以前做百科,节目多是自己拍的,细节及统筹上较容易了解和掌握,但开创流行音乐产品在购买、引进版权等方面很多东西不懂,签的合约存在漏洞,就导致了一连串的问题。与某海外公司签约,一年内从1000多首歌中编选100多个产品,钱款付清后,才发现可选择的曲目很受局限,只能凑合选,重复率很高。这就为合同的漏洞交上了高昂的学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