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快感你就喊》这个春天小说一片叫喊

  本月伊始进入各种文学网站或书店,不少扎眼的书名冲击着读者的眼球:池莉《有了快感你就喊》、虹影《孔雀的叫喊》、北村《周渔的喊叫》、余华《在细雨中呼喊》……名家的“叫喊文学”一时间让读者有些蒙,文学出书在这个春天似乎走入了靠书名打天下的误区,非要让书名“语不惊人死不休”。

书卖一张“皮”?销量仍让人失望    记者发现,除了这些名家新锐的“叫喊”,连上海译文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等传统出版社的新书中都不乏此类名目:《处女之死》、《水乳》、《婚床》……且不论这些小说的内容是否精彩,这些题目就够让读者多看两眼了。国内的图书市场好像出现了这种无论内容如何,靠书名先声夺人的怪现象。
可是究根到底靠这种“名声”是否真能让书籍大卖呢?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在各大书店,这些书籍的销售成绩其实都不算好,而池莉新书虽然号称首印13万,但是实际销售码洋还是个未知数。“踩着‘雷区’取名的新鲜劲其实早就过去了,”作家出版社社长助理杨葵对记者表示,早在两年前,如果利用这种类型的书名,也许还可以多招徕一些读者,但是眼下已经难有收获了。书名对于当代出书确实非常重要,但是首先应该与文章贴切,其次应该别致独具一格,而不是一味沿着“禁区”边缘行走,这种做法已经不是成熟的出版商和作家的行为。

出版社迎合读者作家不甘寂寞    虽然目前相对成熟的读者市场并没有让这些“剑走偏锋”的小说得到最大的实惠,但是之所以造成这样的状况,还是存在相当原因的。社科文学研究所有关专家对记者表示,这种现象首先是因为受到了读者购买心理的影响,许多读者更愿意花心思去阅读更多与直接利益相关的财商励志类图书,而文学小说几乎成为了这个时代阅读的附属品,这样就使各大出版社在出文学类图书时无限制强调视觉冲击力,而忽略了文学本身的内涵。
另外,对于池莉等名家来说,卖“名”大多是由于名家们的写作受到网络文学、少年出书的冲击,上个世纪的流行作家语言已经进入相对匮乏的状态,而他们往往希望抓住青春的尾巴,不甘寂寞要挤进流行的行列,因此便在书名上夸张自己的作品,希望从门脸上装点青春的意味。
知名作家万方表示,文学和普通商品是不一样的,虽然外在包装很重要,但是毕竟文学是一个作家内心深处情感的反映,看起来虽然只是一篇或长或短的文章,但是却有着很大的代表性,每篇作品都表达着作家内心深处的感受,是作家价值观的直接体现,是每位作家操持着话语权向数以万计的读者讲述的精神食粮。如果一味为了“卖”而让自己的作品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这对作家本人不是好事儿。“这个时代还是需要有历史感的东西,文学应该负起推动时代发展的使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