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之惑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著名企业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以董事局主席身份开始退居二线,但联想集团核心、至关重要的“接班人”问题一直都悬而未决。
    柳传志在参加国际“美国管理学年会”时的一番发言再次引起人们对联想“接班人”问题的关注。

联想的“接班人”    “杨元庆和郭为都是千金难求的领军人物,无论让谁接班,都会伤害另一个人,都会在他们中间造成恶性竞争。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免他们竞争,让他们各自发展。” --这是三年多来,柳传志在国内无数个场合讲过杨元庆与郭为之间“接班人”问题,于2002年8月9日在国际场合参加过“美国管理学年会”发表《缔造联想:网络的中坚力量》演讲之后,首次向国外再次对联想“接班人”问题公开发表的重大披露。这是柳传志千般无奈的决定,是柳传志今后后半生一块永远难解的一块心病……
    有意思的是关于联想接班人,有一种绝妙的说法:在联想“接班人”问题上,“柳传志把联想的现在交给了杨元庆,把联想的未来交给了郭为”。局外人一看就知道这只不过是一种托辞而已。

联想与微软之比    “联想集团”用了18年时间(其实,“联想集团”与“微软公司”是“同龄人”)、到2002年创造聚集了35亿美元的财富;而微软公司原创始人比尔·盖茨用他46年的生命、奋斗了27年创造了属于他自己651亿美元(到2002年)的财富。联想集团公司与微软公司有着600亿美元的距离。由此来看,小小的“联想”本不该在还没有汇聚到海洋之前,就由大河分流成了小溪了吧?
    柳传志“大帅”的无奈之策,是21世纪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中所有企业实施全球化、一体化、规模化壮大发展之大忌。作为中国当代最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柳传志为什么不能整合“两虎”使其变“恶性”竞争化为“良性”竞争,或就以中华民族的“长江”和“黄河”来浪涛滚滚的汇入太平洋呢?
    中国“联想集团”假如也想长大、并想在今后真正能够长成100亿、300亿美元或与微软比肩的跨国公司的话,柳传志就必须尽快解决这“两个人”、“两个中心”的“各自发展”的问题。这是到当代为止,所有跨国公司、优秀企业绝无仅有的唯一一条生路。
    就在20世纪最后一年的年初、也就是微软事业最最顶峰的1999年之后,比尔·盖茨在冷静、历史的思考中得出结论:是重新决定如何科学管理微软公司的时候了。于是,他设想分阶段走了三步棋:第一、任命一个首席执行官--史蒂夫·巴尔默;第二、自己退出最高决策管理,一心专司首席软件设计师的职务;第三、在高层管理决策者之中,两人的智慧一定胜过一个人,再增加一人。这想法正好与史蒂夫·巴尔默一拍即合,这之后不久又有了微软公司总裁--理查德·贝卢左。
    拥有600多亿美元财富的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尚且能够如此拿得起,放得下,柳传志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担心呢?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