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潮能否推动深圳再度振兴

  大学生激活了深圳--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应届大学毕业生成为新一轮的“牵引型”人才群体,年轻的他们帮助年轻的深圳,完成了与同样年轻的高科技产业成长的历史,让深圳完成了从“三来一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全国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质变,“灰姑娘”变成了“白天鹅”。他们完成了深圳从“弱”到“强”的历史。但是,那是一个成长的时代,是一个先知先觉的时代,深圳仍然用先行先试的观念和体制优势,激活了国内沉睡的科技和人才“火山”,在科技体制解放的“喷发”力量中,全国的大学、科研院所像冲出山谷的涓涓细流,汇成了深圳二次创业的生命源泉。
    “海归”人才能“挽救”深圳吗?今天,已没有优惠政策的深圳,正经历一场新的嬗变--从经济特区到现代化的中心城市。这是一个万马奔腾的时代,一个你追我赶的时代,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海归”人才靠什么才能“挽救”深圳,靠什么才能担当起新一轮“牵引型”人才群体的历史重任?……
    “海归”人才,对于深圳的市民来说,或许只是一个茶余饭后的话题;对于政府官员和研究人员来说,或许只是一个体现政绩成绩的课题。但是对于深圳,对于深圳的未来,却是一个攸关盛衰的时代命题。
    笔者因而斗胆预言:“海归”人才的成与败,不仅是2002年、2003年,而是深圳若干年内一个最重要的看点。

    Shenzhen, which created an economic miracle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is wondering how to keep high-speed evelopment under strong competition from other cities, like Dongguang, Suzhou. However, Shenzhen believes that talents from overseas are crucially important to its economy. In 2002, more than 1000 talents were attracted to join Shenzhen. However, in author's opinion, there are still several obstacles for this city to overcome.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