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资本市场的暗流

  安然东窗事发,举世震惊。安然事件很快成为出版界一个炙手可热的选题。美国资深财经记者罗伯特·布赖斯先生来自安然的大本营--休斯敦,曾长期关注安然的动向,并曾发表大量关于其情况的报道。安然事发后,他在掌握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推出了《安然帝国梦》。上海译文出版社在获得了此书的中文版权后,同步出版了其中文版。《安然帝国梦》是一部关于安然公司的全景式的报道。它追溯了得克萨斯能源工业的崛起之路,分析了美国能源政策的演变,描述了安然公司产生、发展、鼎盛、转变、崩溃的完整历程,淋漓尽致地诠释了资本市场的风起云涌,商业活动中的贪婪、欺诈、汗水和泪水。

紧箍链让证券市场平静    庞大的安然帝国轰然倒塌了,它所抖落的尘埃在美国的资本市场中久久不能散去。那些无辜的股民们手持着安然公司的股票,用极其悲愤的语调对着证券市场的官员们说,你们知道安然公司股票现在最值钱的是什么东西吗?就是印在股票上的这些油墨。当时,那些官员们只能无言以对。面对此情此景,人们不得不进一步反思:证券市场究竟怎么了?股票市场究竟怎么了?
    1921年美国弗雷特公司的财务报表因精心造假而骗过了注册会计师之后,投资者一怒之下,将注册会计师告上法庭。尽管按照当时的法律来看,如果中介机构与投资者之间没有合同关系,注册会计师就不必对投资者承担责任。然而,考滤到证券市场的公平原则,此案经过一审、二审、三审后,美国最高法院的法官卡道佐,还是破例要求注册会计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开了中介机构如不尽职,应对证券市场予以赔偿的先例。于是乎,证券市场又加上了一道紧箍链。在此之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独立董事的加入、民事责任的加重、公司高管的期权……随着上市公司案例的增加,紧箍链越加越多。资本市场中那些任意妄为的事件越来越少了,资本市场这个蓄水池也开始风平浪静了。

安然帝国利用了人们的麻痹    近几十年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资本市场的太平,似乎预示着资本市场已成为人们手中驯服的羔羊,人们开始对它有些麻痹大意了。除了赞扬之外,很少对它可能出现的叛逆性进行必要的反思。
    此时,安然帝国开始利用人们的麻痹,利用资本市场这头怪兽进行发力了。从本书看,1985年成立的安然公司,并不是一个世界级的大公司。
    然而,通过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在短短的十几年间,一跃而成为世界500强中排名第七的超级巨型企业。但公司如此迅速的崛起并不是靠着公司真正的经营业绩支撑出来的,而是利用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衍生工具、复杂的经济组织形式,制造出了不可思议的业绩神话。而有着“百年老店”之称的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除了被公司的巨大财力所迷惑之外,对那些游离于现代会计制度之外的业务,无所适从,进退两难。瓶子中的魔鬼被放出来了,安然公司利用资本市场中的市盈率这个魔方,将企业的业绩到市场中放大成股票价值的50倍、60倍,甚至70倍。在制造了一系列报表利润之后,公司的市值高达685亿美元,真到了富可敌国的程度了。
    然而,假的就是假的,建立在泡沫之中的会计利润,只能是纸上富贵。市场上需要的是真金白银的现金利润。但是,令人惊奇的是,就在安然公司轰然倒塌之前,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居然就在倒塌前的瞬间,非但毫发无损地激流勇退,而且还利用手中的股票期权,大大地发了一笔财。原本想用来铐住高级管理人员的金手铐,最后却成了他们的黄金屋。资本市场对社会资源如此歪曲的分配,再一次提醒人们:要警惕资本市场的暗流。

锁住资本这头怪兽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美国总统、白宫、国会和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安然事件后的美国资本市场,又开始上起了一道又一道的金箍链。从布什总统的几点建议,到萨布斯法案的通过,这次的金箍链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严厉、都要残酷。所有这些,都无非是想把资本市场这个怪物重新锁起来。但是,几年、几十年之后,这头怪兽是否还会兴风作浪,人们尚不得而知。
    本书作者是美国资深的财经记者。书中运用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为我们揭开了安然公司的内幕。读完本书,我们能再一次领略到安然公司是怎样利用美国的资本市场,进行所谓的“圈钱运动”的;而安然公司于资本市场之间,又是如何进行惊心动魄的博奕的。这对我们进一步了解美国的资本市场是大有裨益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