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声刺破长夜:
一本书记录战火中高歌的
孩子剧团
“玉盘玉盘心头光
月光月光亮汪汪
玉盘玉盘
那孩子正抬头凝望
请仙鹤来访直驾九天上
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用一首《玉盘》颠覆了人们对儿歌的刻板印象,原来剔透的童声竟拥有如此惊人的力量,能通过歌声叩响民族的记忆闸门,唤醒民族的文化基因。正如词曲作者谭淇尹所说:“童声不应被驯化成甜腻的糖纸,而应拥有包裹星辰的重量。”
童声接受了生命源泉的洗礼,不受锢蔽,同时拥有源泉的清澈和“生”的力量,在硝烟遮蔽天幕的岁月里,童声是穿透阴霾的第一缕晨光。历史向我们证明,孩童的歌喉拥有春笋穿破冻土般的力量,是捍卫山河的重要战鼓。
孩子剧团 1937年9月,党组织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少儿抗日戏剧团体——孩子剧团,剧团里有20多名小团员,年纪最大的才19岁,最小的只有8岁。孩子剧团的足迹遍布苏、皖、豫、鄂、湘、桂、黔、川、渝等九省57个县市和几十个农村集镇,行程有8000多千米。据统计,抗战期间孩子剧团共演出了40多个抗战戏剧,演唱了几十首抗战歌曲。在300余次的演出中,约45万人观看演出。他们用自己瘦弱的肩膀和童稚的声音,以戏剧、歌咏、标语等为武器,动员和鼓舞了广大少年儿童及人民群众抗日斗争的热情,在抗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当炮火把家园变成一片焦土,孩子们利用童声特有的透明感,让反战的呐喊褪去仇恨,显露出生命最本真的诉求,灌溉着沉睡在恐惧与麻木下的、关于希望与重生的种子。
看到这里,你是否产生好奇:
孩子们为什么没有在暴力中失语?
他们从哪儿来?
又如何在轰炸中集结?
怎么用稚嫩的声音发出一个时代的呐喊?
作家徐鲁在新书《孩子剧团》中,揭开了这段震撼人心的历史。
 《孩子剧团》 徐鲁/著 少年儿童出版社
在本书中你会看到 01 真实群像
来自不同阶层的少年、怀抱救国梦想的青年革命者,在流动的舞台上展示大时代的家国风雨。
02 双城记忆
以上海、武汉为轴,再现抗战中“英雄城市”的悲壮经历和城市精神。
03 童声史诗
在枪炮与歌谣的碰撞中,照见一个民族如何以童真与理想撕破长夜。
本书已入选多个榜单 ·2025年6月中国好书推荐书目
·2024年度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
·好书品读月度童书榜(4月)
·好书品读“六一”书单
·探照灯童书榜5月十大原创童书和绘本书单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5上半年优秀少儿图书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读周刊》热荐书单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5月优秀畅销书排行榜总榜
·《出版商务周报》6月价值新书榜少儿教育类榜单
·2025年6月百道好书榜
作家简介 徐鲁,诗人、散文家、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九、第十届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第五、第六届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有二十多篇作品入选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中小学课本。
出版诗集《我们这个年纪的梦》《少年人的太阳》,长篇小说《罗布泊的孩子》《追寻》《远山灯火》,散文集《芦花如雪雁声寒——徐鲁散文选》《奔腾的春溪》,长篇纪实文学《万家灯火》《此生属于祖国:功勋科学家黄旭华的故事》等。
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屈原文艺奖、百花文学奖、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作品被译为俄、英、法、意、韩、日、瑞典、西班牙、伊朗、阿拉伯等语种。
画家简介 何毅,资深插画师。主要作品有“共和国脊梁”科学家绘本丛书之《稀土世界的摘星人:徐光宪的故事》,“小灯塔人物传记”系列之《华罗庚》《冰心》。《金珠玛米小扎西》荣获中宣部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图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