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淑真集校注》(全二册) 中国古典文学丛书 (宋)朱淑真 著;(宋)郑元佐 注 任德魁 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平装定价:98.00元 平装书号:978-7-5732-1242-9
内容简介 朱淑真《断肠诗集》由南宋郑元佐为之作注,全称《新注朱淑真断肠诗集》,分为前集十卷、后集八卷,前有淳熙九年(1182)魏端礼序。其中后集书名题为《新注朱淑真断肠诗词后集》。
此次整理,诗集以国家图书馆所藏明初刻递修本为底本(前集有陈清华藏印、后集有袁克文跋语),参校黄丕烈跋明刻递修本、艺芸书舍抄本、铁琴铜剑楼藏抄本、丁丙刊本。在保留郑元佐夹注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校勘与补注、辑评。
词集以《紫芝漫抄》本为底本,据明人戴冠《和断肠词》还原旧本编次,校以诗词杂俎本、汲古阁未刻词本、胡慕椿辑本、四印斋本,详加考辨,剔除伪作,首次恢复《断肠词》原貌。全书之末,附存目文、戴冠和词、题咏、评论、序跋、书目题识等。
作者简介 朱淑真,钱塘人(今浙江杭州),宋代女诗人。其作品“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
任德魁,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出版有专著《词文献研究》,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校点有《鷇音漫录》,香港大学2008年。参编《唐宋传奇解读辞典》《中国文化导论》等。在《文学遗产》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精彩书摘 宋代女诗人以李清照、朱淑真最为翘楚,堪称双璧。李清照家世通显,工于诗词,其生平行实尚多记载。相较之下,朱淑真除了一篇南宋魏仲恭所撰《朱淑真诗集序》,别无记载,即便魏序所述,也是语焉不详。然而,在作品保存的完整性上,朱淑真又堪称幸运。李清照别集早佚,今人所见作品主要从总集、类书、笔记中辑佚而得,朱淑真所著《断肠诗集》《断肠词》则较为完整地流传到了今天。
朱淑真以其“清新婉丽,蓄思含情,能道人意中事”的作品和传说中“一生抑郁不得志……每临风对月,触目伤怀”以至悒悒抱恨而终的身世,深为后人叹惋。她的作品在当时流传甚广,“旅邸中好事者往往传诵朱淑真词”(并见魏仲恭《朱淑真诗集序》),并且在托名为刘克庄编选的《分门纂类唐宋时贤千家诗选》中入选颇多。至于那首又被选入启蒙读本《千家诗》的《惜春》诗“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苦相催。愿教青帝长为主,莫遣纷纷落翠苔”,更可谓是脍炙人口。
但是朱淑真生活的时代、字号、籍贯等信息均无可信记载,明清所谓号幽栖居士、居宝康巷种种说法,多是无稽之谈。其生平史料匮乏到令人生疑的地步,但这恰恰是古代女诗人的常态——既缺史料记载,又乏社会交往。这样的状态,也引起了缪钺、孔凡礼、冀勤、黄嫣梨、邓红梅等学者的兴趣,对其生平做了多方探讨和推测。特别是缪钺先生所撰《朱淑真生活年代考辨》《朱淑真生卒年再考索》《论朱淑真生活年代及其〈断肠词〉》(分别见于《文献》期刊1991年第二期、第四期以及《四川大学学报》1991年第三期)诸文,引证诗文,掘微发隐,澄清了前人流传中的许多谬谈。今天,根据前辈学者研究成果大致可以认识到:朱淑真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主要生活在宋高宗绍兴(1131—1162)年间,出身于仕宦之家。她的丈夫亦任职为官,朱淑真婚后从宦东西,每有思亲之作。显然并非如魏仲恭序所言“嫁为市井民家妻”。
据魏仲恭序,在朱淑真去世之后,“并其诗为父母一火焚之,今所传者,百不一存”。经他多方搜求,于淳熙九年(1182)辑为《断肠诗集》。今传《断肠诗集》依时序、内容分类编排,《前集》十卷,卷一至卷二春景,卷三春景、花柳,卷四夏景,卷五至卷六秋景,卷七冬景,卷八吟赏,卷九闺怨,卷十杂题;《后集》八卷,卷一春景,卷二夏景,卷三秋景,卷四冬景,卷五花木,卷六至卷七杂题,卷八杂咏。有钱塘郑元佐为之作注。目前传世的早期注宋集仅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陈与义等数家,寥若晨星。郑元佐注《断肠诗集》尤具独特面貌,其以词注诗的方式契合了朱淑真的文学成就与读者的接受心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其所征引的文献亦具有重要的辑佚价值,但是长期以来尚未得到有效的利用。而《断肠诗集》本身的版本流传状况亦较为复杂,尚存在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