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洵美,是20世纪文学史上不能不提的名字,虽近些年陆续有他的作品出版,惜一直未得到足够重视。上海书店出版社近期推出《邵洵美全集(全十一册)》,是迄今为止相对搜罗最全、篇幅最大的邵洵美作品汇编,正可弥补现代文学研究和海派文化研究之缺漏。
 《邵洵美全集》 (全十一册) 邵洵美 著 上海书店出版社
作者介绍 邵洵美(1906—1968),祖籍浙江余姚,出生于上海,出身官宦世家。诗人、作家、评论家、出版家、翻译家、文学活动家。入英国剑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邵洵美生前致力于开办书店、出版刊物,他主持的刊物多达十余种,包括《狮吼》《金屋月刊》《论语》《时代画报》《十日谈》《人言周刊》《万象画报》《声色画报》《自由谭》《直言评论》《见闻》等。他不仅作为编者着力出版,而且也以作者身份着笔甚勤,一生著述宏富。晚年从事外国文学翻译工作,译有马克·吐温、雪莱、泰戈尔等人的作品。
出版说明 邵洵美一生致力于文学书刊的出版,主持的刊物多达十余种,除了《论语》《时代画报》《十日谈》《万象画报》《自由谭》《金屋月刊》等知名刊物外,还主持《人言周刊》《时代漫画》《文学时代》等。他办刊注重大众需求,追求形式美感,亦拥有国际视野,这些刊物或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吸引读者,或以深度报道和评论见长,不仅为当时的文学界提供了丰富的作品和交流平台,也展现了邵洵美的编辑才华、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独具特色的出版风格,为当时的文学艺术界注入了新的活力。
邵洵美不仅作为编者致力于出版文艺刊物,还以多个笔名如:朋史、荆蕴、唐尧、郭明、明史、月言、言言、浩文、辛墨雷(Shing Mo-lei)、闲宝、常正、忙蜂、闲大、都仁、钟国仁、邵年、初盦、护封、龙头楼主、荀枚等,以及化名:S、刘舞心、Big Brother、Pan Heh-ven等撰稿,题材丰富,内容多样。
邵洵美一生著述颇丰,包括诗歌、随笔、小说、评论、译作等多种体例及题材。上海书店出版社曾影印出版过他的作品及其主持的多种刊物(如《诗二十五首》《论语》《自由谭》《直言评论》),2008年开始整理出版了“邵洵美作品系列”,但他个人作品结集成书的十分有限,原先单册结集出版时亦不完全。
此次出版《邵洵美全集》,以邵绡红女士、邵阳、吴立岚夫妇及邵小罗先生为主要整理者,在搜寻已出版的书刊文字和其他散佚作品,包括盛佩玉女士精心保存的邵洵美生前从未发表过的散伕旧稿时,已尽力纳括,形成迄今为止相对搜罗最全、篇幅最大的邵洵美作品汇编,正可弥补邵洵美在现代文学史研究的缺席之憾。全集各分卷分别约请贾植芳、吴中杰、陈子善、谢其章、张伟等对于现代文学、海派文化素有研究的专家学者撰写序言,卷末又各附“整理后记”,有助于读者和研究者阅读和参考。在此,谨向为《邵洵美全集》出版付出努力和提供帮助的邵洵美后人及各界专家学者表达诚挚谢意。
此次编纂出版邵洵美作品全集,按文章题材类别划分卷次,共分为十一册,编排顺序定为:1.诗歌;2.随笔;3.小说;4.诗论;5.文论;6.书话;7.时评;8.编辑散记;9.邮话;10.译作;11.回忆,附《邵洵美生平简谱》和《邵洵美著译年表》。其中,《邵洵美著译年表》兼具索引性质,按年份、题材分别标注作品的发表及出版时间、出处等信息。
为保留邵洵美作品的原初风格,在编辑时尽量保留近代文学的用词习惯,如结构助词“底”、语气助词“吓”,以及“骨董”“哄动”“化装”“年青”等词,并不改为“的”“啊”“古董”“轰动”“化妆”“年轻”等现今规范用字。而对于一些现在看来已经明显属于错别字的用法,如“钉住”“带帽”“玩皮”等,都相应规范为“盯住”“戴帽”“顽皮”等,以期在保留原作者风格的同时,尽量减少现代读者阅读上的障碍。同时,邵洵美当时的文章对于外国人名、书名、地名等的翻译,也保留原样,不按现今译名统一规范。
特此说明。
由于种种原因,此前对于邵洵美作品的整理及相关研究,一直没有引起较广泛的关注。此次出版邵洵美作品集,展示了邵洵美的诗文创作、出版成就、文化理念,以及广泛交游,是现代文学研究与海派文化研究的重要参考材料,正可弥补邵洵美在现代文学史研究缺席之憾。
全集亮点 ·辑佚多个笔名发表的作品700余篇
·分11册,附录《邵洵美生平简谱》和《邵洵美著译年表》
·装帧考究,设计典雅,精封礼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