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大师:68位社科大师的学术人生》入选党建好书2024年8月书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书籍承载着人类的智慧与思索。最是书香能致远。2024年8月,党建网、党建网微平台共荐书17种。《大城大师:68位社科大师的学术人生》入选。


《大城大师:68位社科大师的学术人生》
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文汇报社 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本书收录了68位上海社科大师的生平事迹、学术思想与卓越贡献,展现了灿若星辰的学术名家与上海这座城市的碰撞与交汇。全书还融入“建筑可阅读”和CityWalk理念,通过生动的人物故事、精美的建筑图片,以及通往每个大师纪念地的地铁路线和手绘地图,让读者能够“带着书本去旅行”探寻上海绚丽丰富的城市文脉,传承上海的文化精神,彰显上海的城市品格。

名家推荐
  “大城”与“大师”相辅相成,世界上很少有一座城市能够集中这么多的大师,同理,这些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也是因为来到了上海。本书有别于个人专记,采用单人单篇的形式介绍了68位大师,对向公众、向青少年普及这些大师的学术成就,激发起他们对社会科学的热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馆长 葛剑雄

  “大师”共通的学术品格有三个方面:总结历史、引领时代、影响深远。在《大城大师》的基础上,应当进一步书写“学术中国”的上海篇,深入研究这些学术大师所体现的对于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贡献,选择这些大师论著的精华,组织外译工程,向世界讲好上海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故事。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陈卫平 

  自近代以来,上海的文化发展是非常有特色、非常有成就的。上海的哲学社会科学百余年来也显示出它的巨大优势和特色,成为中国现代学术发展的重镇之一。《大城大师》进一步挖掘“上海社科大师”,传承“最上海”的城市文脉;以探索“文旅+学术”融合发展,助力彰显上海城市品格。该书对于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推动上海的学术发展和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海市社联副主席、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吴晓明

  《大城大师》是一册雅俗共赏的好书,书名也颇为大气、典雅、贴切。社科大师们长期在上海工作和生活,留下了许多足迹和动人的故事,值得深入挖掘。本书具有多重价值:汇聚上海社科大师,展现上海人文之城的魅力;勾画上海社科地图,清晰上海社科发展的历史和脉络;是一本绝佳的大师学术思想普及读本及学术纪念地打卡指南。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城市史研究会副会长 苏智良

  《大城大师》收集了翔实的大师资料,以及弟子、家人的访谈,非常适合向大众和整个读书界来推荐。其编制方式也非常新颖,按区域介绍大师主要的生活、学术活动和工作场所,并且做成一个地铁地图。这是一种CityWalk的尝试,有助于把大师的生活足迹、学术足迹放到上海这个城市的脉络中去,供大家寻访。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 陈引驰

出版说明
  有人说,一个大师的产生,他的身后必有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同样,一个大师的产生,他的身后也必有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尤其是近代以来的发展,让城市拥有了更丰富的文化土壤、更广泛的交流机会以及更集中的资源支持,这些加快促进了知识的集聚、思维的碰撞。上海一直是近现代以来哲学社会科学的重镇,红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产生了灿若星辰的学术名家。他们用思想标注时代、用理论引领时代,为上海乃至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也成为上海这座城市发展的精神坐标。

  2018年,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经多方酝酿讨论,推出首批68位社科大师,涵盖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新闻学、人口学、宗教学、心理学、文学理论等多个学科的代表人物。他们中有人追求革命、传播真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积极探索;他们中有人奔赴海外、负笈求学,为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搭建桥梁。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开放、创新、包容的格局,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胸襟 , 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气度,他们的学术成就既为传承发展城市文脉增添绚丽色彩,又为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提供重要的资源和载体。他们的主要学术轨迹在上海,但他们的学术贡献与影响是全国的,乃至世界的,是当下的,更是久远的。“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座城市还有更多的大学者、大先生,甘于奉献、严谨治学、立德树人,将个人学术追求同城市的发展、国家民族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