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拍前,我和张火丁专门讨论过这一问题。作为程派大青衣、贯穿《锁麟囊》全剧的一号人物,张火丁饰演的主角薛湘灵整个妆容、勒头、包头、贴片等多道工序是每天拍摄前最费时间、最吃分量的,通常需要三个小时。其中,勒头对体能、职业素养的要求极高,非“童子功”专业训练过,时间一长,便天旋地转,急速败下阵来。
作为电影拍摄计划表上几乎天天有戏的一号主角,张火丁在北京排练时曾对我说:“自己会用练就的方法延长每天勒头后的拍摄时间,尽力坚持五个小时,超过了就有可能顶不住。若是,我会提前跟您商量。”凭我的了解,青衣与京剧其他行当不同,一旦上完妆,就无法“添头”(即约半小时松卸一次勒头的绑带),必须坚持到结束。所以,能坚持五个小时已经非常不易,要靠从小打下的扎实功底。
由于被疫情耽误了多日,必须高效率地抢回时间,并且保质保量。因此,第一天开机后,我们就不知不觉地拍摄到了晚上11点。如果从下午1点“勒头”算起,此时张火丁已经“勒头”足足10个小时了。当日拍摄运镜比较复杂,电影镜头的处理效果很好,令大家很满意。只是长时间工作,我有个很大的担忧。在深夜拍摄结束时,我问张火丁:“是否吃得消?五小时后为何不对我说一下?”
张火丁说:“我看到导演你们更辛苦,不停地满场奔跑着说戏、调度、换机位,忙个没停,我被现场的氛围感染,就不愿打断您的计划和节奏,怕坏了各工种现场拍摄的心情。有空了,就静坐‘默默戏’,同时,防止无谓消耗能量,也挑战一下自己的忍耐极限。今天看来还顶得住,以后实在不行了,我再悄悄地向您提出。”
事实上,在后来的所有拍摄中,张火丁一次都没有提过这一要求,每天10小时拍摄成为常态。
程派创始人程砚秋先生曾在 1931年8月26日说道:“我们致力皮黄的人,应当大而且硬地负起一种责任,什么责任?第一步,要使皮黄‘摩登化’,第二步要使皮黄完全成为‘摩登’的社会教育。”
程砚秋先生90余年前的这一重要论述,对我今天京剧电影《锁麟囊》拍摄的理念和手段的运用,有着跨时空的指导意义。我们采用的就是十分“摩登”的电影最高科技手段——“8K+ 全景声”,它在迄今为止的电影摄制中很是少见,当然,整个难度系数陡然上升,但我的信条依然是:“不选择舒适,只选择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