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人民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使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接受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不仅没有太多的文化障碍和意识形态隔阂,而且在许多方面能够相互对应,甚至直接相通,例如实事求是、天下大同、以人为本等等。今天,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立足文化自信,有能力从文化自觉的高度来反思和把握中华文明同马克思主义内在契合性的时候,这种契合性也就逐渐从原先的自在契合性上升为自为契合性。基于自为契合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不仅仅有理论创新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它同时也具有推进中华文化创造性发展的价值和意义,并在实际上成为中华文化现代发展的特性、内容和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共同构建了现代意义上中华民族的精神结构和思维体系 文汇报:在书中,您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与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相并列,并认为“这两大思想体系在中国人的心中形成了一个首尾相接的思想和理想之环,使中国人的现代思想和精神联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和精神”,为什么这样说?
林尚立:在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先后形成两大思想体系:一是把握中国原生态社会生存、生产、生活而形成了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二是把握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和国家而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从根本上讲,这两套思想体系都是内生于中国历史、社会和文化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是中华民族对自然、社会和天下的认识和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是中华民族对现代中国、现代世界、现代人类的认识和把握。前者是思想对过去的把握,憧憬的是最自然的理想生活;后者是思想对现在和未来的把握,憧憬的是最自由的理想生活。虽然取向不同,但基于对人的共同关怀,这两大思想体系在中国人的心中形成了一个首尾相接的思想和理想之环,打通了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在现代社会持续繁荣发展的血脉。
为什么我要强调这种“联通”?从一定意义上讲,通过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中国人的思想走向了现代,与整个人类文明成就相联通,同时又把中国人所秉持的精神气质和基本的价值观念与现代的科学理论融为整体,使得中国人的思维更加全面、更加科学、更加具有战略性。我始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铸就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马克思主义铸就了中国人的现代思维体系,两者的结合共同构建了现代意义上中华民族的精神结构和思维体系。
而在这两者的结合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带给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是一个宏大、开放且需要自主创造和实践的思想体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不是套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改造中国,而是用中国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从而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探索中国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道路、实践和理论,并形成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全面进步和发展,根本解决了近代以来长期困扰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价值危机和认同冲突,消解了因为大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和中国社会大幅度转型而带来的思想和精神的内在张力,有了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创造、接续中华五千多年文明成就、积极因应时代发展和世界变化而进行思想和文化创造的历史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
文汇报:“中国之治”的伟大成就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民主密码”。如何把握“中国式民主”之于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意义?
林尚立:无论是中国发展出来的人民民主还是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社会主义新型民主,都是基于人民的解放。人民解放的核心是什么?它指的是人民能不能掌握国家权力,成为劳动和生产的主人。对于中国人来说,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是人民掌握国家权力,这与自由主义民主在本质上截然不同。自由主义民主基于个人自由,强调限制国家权力,将国家与社会相分离。而我们的民主是基于实现人民的解放和人民当家作主,国家权力为人民所用,国家必须服务人民。
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人民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今天,其主体就是包括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在内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以人民为本体、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社会发展,相较于以个体为本体、以自由为核心的西方社会发展,具有西方社会难以比拟的四大优势:一是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的力量,包括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也包括全体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二是能够确保国家始终掌握在全体人民手中,不被少数人或少数利益集团所掌握;三是能够确保国家始终为广大人民服务、保障广大人民利益;四是能够确保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体,奠定了国家一体化和稳定性的坚实社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