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困局》前言

  倘若有新来的病人需要重症监护病床怎么办?没问题:把整套重症监护设备转移到患者自家的客厅里,或者到如今被称之为“重症监护共享公寓”的地方。在这里,八个或者更多的临终病患聚集一起,昼夜不停地进行监护治疗。如此一来,接下来的几个月,医院还能向每人的治疗收取两万两千欧元。

  在过去的十年中,在家中进行监护治疗的重病患者的数量增加了三十倍。相关的专业机构对此的解释是:“人口结构的变化”。换言之,现在的德国人比以前衰老、病重了三十倍。我的问题是,以前尚可安详离世,如今衰老、病重了三十倍的德国人,是否都躺在监护病床上?

  过度治疗不但延迟了安详离世的可能,还在很多情况下造成病人的器官早衰,因为过多的药物会损害健康。无论在急救医疗,还是在重症监护医疗领域,这都是不争的事实:一位重病患者经受的疗程越多,就越容易引起致命的疾病。根据一项调查,经常接受治疗的身体部位必须被频繁地检查,会面临更多的小型手术,接下来患者就会越发频繁地被送往医院——尤其重症监护室。这一切都会导致病人过早死亡。过度治疗往往就意味着折磨和死亡。

  经济利益的诱惑导致病人承受痛苦不堪的治疗。我们作为负责的医疗成员应该抗议这样的行为。在此,我不仅希望同行们、费用承担者和政客们调整应对策略,还恳请读者的支持。在您进行大规模的、有风险的或者昂贵的治疗之前,请务必征求第二医疗意见!面对现今的医疗系统,您更应该执着于自己的初衷。因为总有一天,您也可能成为这项错误系统的牺牲品,您也会无助地躺在重症监护病床上。接下来的故事,也是我近期经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病床上。

  一位主治医师和他的助手站在一位老人的病床旁边。后者的呼吸噪音很大,脉搏微弱,前额上冒着汗珠。很明显,他即将离世。主治医师不打算安抚病患,转而对助手说:“要是我们昨天给他上呼吸机就好了,那我们的进账会比现在多不少呢。”说完,两人笑着离开病房。


《临终困局》
[德]马蒂亚斯·特恩斯 著
王硕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4年4月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