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丨陈垣著作集三种出版《中国佛教史籍概论》《史讳举例》《校勘学释例》

  陈垣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和教育家。他对历史学的一些辅助学科,如年代学、校勘学、避讳学等,作了总结性的工作。在断代史方面,他对五代、宋、元、明、清史,特别是元史,有深入的研究。从我社本次重出的三本小书《中国佛教史籍概论》《史讳举例》《校勘学释例》中就能看到这些研究的脉络。陈垣先生一生从事教育工作达七十余年,而《校勘学释例》就是为了给学生讲授校勘学而整理的,三书可说是各自学科的入门书,学者由其门径而入,莫不如陈垣先生当年初读香涛《书目答问》般。下文为该丛书出版说明。

  陈垣,字援庵,又字圆庵,广东新会人,中国杰出的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陈垣在元史、历史文献学、宗教史等领域皆有精深研究,留下了十几种专著、百余篇论文的丰富遗产。主要著述有《元西域人华化考》《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中国佛教史籍概论》及《通鉴胡注表微》等,另有《陈垣学术论文集》行世。陈垣与陈寅恪并称为“史学二陈”,二陈又与吕思勉、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

  本次出版的“陈垣著作集”包括曾经在我社出版的三本小书:《校勘学释例》《史讳举例》和《中国佛教史籍概论》。《校勘学释例》原名《元典章校勘释例》,是陈垣在校勘《元典章》的基础上,条列旧刻本致误的类例而成的校勘学专著。该书从《元典章》沈刻入手,以元刻本对校,总结概括了校勘学中的一些普遍现象和校勘方法,堪称校勘学上的名著。书前胡适为该书所做的序言,对本书的学术意义、成就有充分的说明,也是校勘学上的重要文献。《史讳举例》是陈先生在避讳学方面的一部总结性的著作,言简意赅,学术水平很高,同时亦不失为一本较好的普及读物。避讳学是研究中国历史所不可缺少的知识,辛亥革命前,遇当代帝王或所尊者之名时,必须回避,但各朝所讳不同,避讳方法也不一致,因此史书上常有因避讳而改易文字的地方,甚至改变姓名、官名、地名、书名、年号等。该书篇幅虽小,却以丰富的例证阐明避讳学知识,令人受益匪浅。《中国佛教史籍概论》是陈垣于抗战时期成稿的一部有关佛教史籍目录的研究性著作,开辟了目录学研究的新园地。全书共六卷,所列六朝以来与我国历史息息相关的佛教史籍三十五部。陈垣先生在此书的“缘起”中写道:“本论所及,大抵为世人所常读,考史所常用,及《四库》所录存而为世所习见之书。”士人常读,考史常用,是因为“中国佛教史籍,恒与列朝史事有关,不参稽而旁考之,则每有窒碍难通之史迹”。陈垣先生要通过本书揭示佛教史籍中“与史学有关诸点”,为考史开一“新园地”,此外,还要考辨以往书目中的一些错漏,使“初学者于此略得读佛教书之门径”。

  本次出版在原书基础上改正若干误字,如《校勘学释例》第十一“仍雲不能肖其祖祢“,“雲”应为“云”。第四十二“元制,答杖以七为度”,“答杖”应为“笞杖”。第四十《元典章》礼部二沈刻本“男子里青巾妇女滞子抹俱要各各常穿里戴”,元刻本作“男子裹青头巾,妇女滞抹子,俱要各各常川里戴”,“里”疑为“裹”,不过不排除原刻本如此,故仍之不改。《史讳举例》第五十三王羲之之子王徽之误为“徽子”,改“子”为“之”。《中国佛教史籍概论》中,《历代三宝记》条中有“齐王者宇文秦”,“宇文秦”应为“宇文泰”。《新译华严经音义》条中《华严经》第二译“唐武后证圣间实义难陀”,“实义难陀”应为“实叉难陀”。因学力有限,或有未及更正处,欢迎读者方家批评指正。

陈垣著作集


《中国佛教史籍概论》
陈垣 撰
定价:52元
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丨2023年8月




《校勘学释例》
陈垣 撰
定价:58元
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丨2023年8月




《史讳举例》
陈垣 撰
定价:48元
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丨2023年8月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