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推荐|冯贤亮:《明清之际的江南社会与士人生活(插图修订本)》

  这种生活中的崇奢行为,风靡杭州一带的各个阶层。王士性深刻地描绘道:“杭俗儇巧繁华,恶拘检而乐游旷……即舆夫仆隶奔劳终日,夜则归市肴酒,夫妇团醉而后已,明日又别为计”。[13] 民生日常与城市的夜生活都极显繁盛。而夜市自宋代以来,一直颇为兴盛,规模也大,“灯火盈街,夜市如昼”,堪称城市生活繁盛的重要体现。夜市的形成和发展是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如人口繁密、商旅辐辏、交通畅达、商业繁荣、消费需求较高等,且需要辅以夜间照明设施与社会安全保障。如此繁华之城,正如高攀龙所言,“阛阓之盛,自金陵而下,无其比已”。[14]

  当时的社会生活景象,基本上可说是“人情以放荡为快,世风以侈靡相高”。[15] 嘉定士人李流芳擅画山水,于杭州西湖情有独钟,曾称:“往时至湖上,从断桥一望,便魂消欲死。还谓所知,湖之潋滟熹微,大约如晨光之着树,明月之入庐。盖山水映发,他处即有澄波巨浸,不及也。”[16] 名士黄省曾则以好游著称,田汝成说他是“风流儒雅,卓越罕群”,“癖耽山水,不顾功名”。[17] 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很具代表性。

  沈复认为,能够有闲暇时光在杭州西湖畅游,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乐事。同时他指出,西湖名胜的“结构之妙”,以龙井为最,小有天园则次之;其次才是湖心亭、六一泉诸景,“各有妙处,不能尽述”。当然他毫不客气地认为,在他的生活时代,杭州的生活气氛中,这些景致都没有摆脱“脂粉气”,“雅近天然”在他的理想意识中则是最首要的。[18] 当然,直到盛清时代,长江下游地区最重要的都会,如南京、扬州、苏州、杭州等,已各擅其胜,各具特质。按刘大观的评论,“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三者鼎峙,不可轩轾”。[19] 这样的论说,并不是全面的,但确实勾勒出了杭州在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中的角色与地位。

  注释:

  [1][宋]欧阳修:《欧阳文粹》卷十四《有美堂》,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林正秋:《明代杭州的资本主义萌芽与市民斗争》,《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80年第2期。

  [3][明]王士性:《广志绎》卷四《江南诸省》,第67页。

  [4][明]王士性:《广志绎》卷四《江南诸省》,第69页。

  [5][明]王士性:《广志绎》卷四《江南诸省》,第80页。

  [6][明]姚旅:《露书》卷九《风篇中》,天启刻本。

  [7]张献忠:《明代杭州商业出版述略》,《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3年第4期。

  [8][明]张瀚:《松窗梦语》卷四《百工纪》,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79页。

  [9][明]黄省曾:《吴风录》(一卷),民国二十七年商务印书馆影印明隆庆刻万历增修百陵学山本。

  [10][明]归有光:《震川先生集》卷十八《蒋原献墓志铭》,周本淳校点,上海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494页。

  [11][明]张瀚:《松窗梦语》卷六《异闻纪》,第119页。

  [12][明]张瀚:《松窗梦语》卷七《风俗纪》,第140页。

  [13][明]王士性:《广志绎》卷四《江南诸省》,第69页。

  [14]陈学文:《明代杭州的夜市》,《浙江学刊》2007年第2期。

  [15][明]张瀚:《松窗梦语》卷七《风俗纪》,第139页。

  [16][明]李流芳:《雄断桥春望图题词》,[明]张岱:《西湖梦寻》卷三《西湖中路》“十锦塘”条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38页。

  [17][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熙朝乐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300页。

  [18][清]沈复:《浮生六记》卷四《浪游记快》,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版,第84页。

  [19]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六《城北录》,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51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