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由作家栗亮创作,改编自少年儿童出版社原创儿童文学出版中心长篇小说《渡江少年》的《渡江少年团》,入选安徽省“石榴情”民族题材剧本征集活动优秀完整剧本。
本次活动由安徽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安徽省宗教事务局联合主办,经过专家评审和省民委、省文旅厅审定,共有6部作品入选,其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1名,为《渡江少年团》;三等奖5名,分别为《那年枣花香》《双合村》《傲雪苍松》《栖凤峤》和《山哈直播间》(排名不分先后)。
“渡江少年”背后的故事 1949年,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向长江以南进军,经浴血奋战,百万大军成功渡过长江天堑。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这场战役就是解放战争中著名的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是我国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强渡江河进攻战役,而在这场浩大战役的前夕——1949年4月6日晚,在长江北岸的西梁山,第三野战军第9兵团第30军第90师奉渡江战役总前委命令,率先打响了“渡江战役第一枪”。
大诗人李白有一首名诗《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南三十六公里处有西梁山,它俯临长江,与对岸东梁山夹江对峙,好似一座天设门户,合起来称为“天门山”。
当时,国民党想借助长江天堑阻挡解放军渡江。他们在长江东岸的东梁山布置重兵、榴弹、炮群,与西梁山、陈桥洲呈三角形呼应防守之势,再加上江面国民党海军的军舰和空中国民党空军的飞机,与地面防御形成陆海空立体防御工事。
西梁山作为国民党长江防线在江北唯一制高点,是扼守南京的咽喉要地。因而,为了牵制敌军的江防力量,就必须打响“渡江第一枪”,控制西梁山这个扼守天门的要塞,为大军渡江扫清障碍。
在这场战争中,我们有1500多名战士壮烈牺牲,他们为夺取渡江战役的胜利英勇奋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52年起,党和政府在西梁山上建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及革命烈士塔、馆、墓、亭、院等,以缅怀先烈的光辉事迹。
2019年,由安徽省马鞍山市委宣传部策划指导,马鞍山广播电视台拍摄制作的电视纪录片《渡江战役第一枪——西梁山战斗》在电视上播出,让更多人了解了这场壮烈的战斗。
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少年儿童出版社为广大少儿读者策划推出了以“渡江战役第一枪”为背景的儿童小说《渡江少年》。
该书作者栗亮以详实的资料研究为基础,聚焦大历史中的小人物,用儿童的视角、平实的语言和生动的场景,书写了西梁山下渔家少年与解放军渡江部队之间的趣味故事。这部生动的儿童小说将引领当代的少年儿童重回历史现场,传递红色力量,树立信念,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渡江少年》 栗亮 著 少年儿童出版社 2021年4月
本书曾入选中华读书报2021年度不容错过的15种童书
内容概要 长江岸边的西梁山脚下,有个叫西梁村的小渔村。一个春天的下午,村里的孩子王赵虾米领着“小跟班”许三喜和小秀才进山玩耍时,意外发现绑着木箱的降落伞从天而降,箱子里竟装满了稀缺药品盘尼西林!孩子们决定将药卖掉,帮助可怜的兰丫头赎身。这时,一支解放军渡江部队的到来,改变了他们的想法。
但是,盘尼西林不见了……
作者简介 栗亮,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安徽省作家协会、安徽省影视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参与包括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在内的各级研究、创作实践项目十余项。曾获中国曲艺牡丹奖、“夏衍杯”全国优秀电影剧本征集奖、安徽省“五个一工程”特别奖、“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等奖项。已出版《江流北去》《阿树》等长篇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