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科幻小说|《交错的世界:科幻世界图史》书摘

  在笔者看来,刘慈欣的中短篇小说具有强烈的技术探索性,晶莹剔透的纳米世界、变幻不定的量子世界、氦闪造成的毁灭世界、全频道阻塞干扰的战争世界等都是作家对科幻领域主题进行的开拓。而他的长篇小说,主题上更加注重科学跟社会的互动,叙事上则吸取英美黄金时代和苏联科幻小说的营养。假定性一直是刘慈欣科幻小说最核心的特征。这种假定恰恰造就了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有效共变。《超新星纪元》假定了超新星辐射导致人类大量死亡,幸存者都在十四岁以下。在这样的假定之下,人类的未来被托付给特定的幼小人群。《球状闪电》假定了一种物质构造在不同尺度上的相似性,而探索这种相似的人,则被古老感情纽带所激发。《三体》三部曲是以黑暗森林理论为基础假定的有关人类和宇宙生命相处的生存博弈小说。该作品的出版,引发了整个社会对人机关系、科技现实、未来发展、国家治理等许多方面的思考与讨论。这其中,互联网企业对小说的反应最早也最为强烈,许多互联网企业的大佬指出,《三体》给出了当前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法则。此后,《三体》的影响力进入国家管理区域。一些国家领导人在讨论国际问题的时候会引用《三体》作为案例。《三体》对教育、文化的影响力也还在逐渐展开之中。2015年,《三体》第一部获得美国科幻小说年度雨果奖。这是中国科幻小说第一次获得世界大奖。刘慈欣也一跃成为世界级科幻大师。

  在当前,中国科幻小说正朝一个全新的、不可限量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大量青年作家和具有极端潜力的作品。像新生代的凌晨、杨平、潘海天、赵海虹、柳文扬、苏学军、郑军和后新生代的钱莉芳、马伯庸、拉拉、陈楸帆、飞氘、夏笳、宝树、程婧波、迟卉、江波、郝景芳、平宗奇、索何夫、谢云宁、叶星曦、刘洋、陈梓钧、张冉、阿缺等都写出了非常值得关注的作品。此外,在儿童科幻领域,张之路和杨鹏、翌平等作家也走出了新世纪儿童科幻的新路径。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以后,海外华人科幻作家逐渐在世界科幻体系中展露出整体的优势。姜峯楠、刘宇昆、余莉莉、朱中宜等通过他们独特的叙事,在英语世界建立起了全新的中国科幻的形象。而在创意产业整体繁荣的大趋势下,科幻小说跟电影、电玩、卡通、动漫等的融合将为中国科幻的未来发展带来哪些更新的局面,我们将拭目以待。

  【本文摘自《交错的世界:世界科幻图史》,上海人民出版社·文景2020年8月出版,略有编辑,以原文为准。】



《交错的世界:世界科幻图史》
 [美] 詹姆斯·冈恩 著
姜倩 译


梳理科幻小说发展脉络
五百幅经典图片全彩呈现 
特别收录
著名科幻学者吴岩《中国科幻小说极简史》
世界两大科幻奖项“雨果奖”“星云奖”历年获奖名单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