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陶天:《中国儿童歌曲百年经典》CD 珍藏版获奖有感

  陶天

  上海音乐出版社
  融媒体事业部主任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还记得刚进出版社的第2年,参加了一次55周年的社庆活动,那激动和自豪的心情,现在依然回味于心。到了60周年社庆之际,我在出版社已经有7年的工龄了,也算一名“老员工”,带着刚进社的年轻人忙碌布置社庆会场,心中满满的都是成功的喜悦。不经意间,又一个5年如白驹过隙般悄然而去。回首这5年,我经历了可以载入史册的两次出版社搬迁,带领着原本只有3-4人的团队,而现在发展到16人的大集体——融媒体事业部,在音像出版向数字化融合转型的道路上不断奋勇前进。

  在纪念社庆65周年的日子里,我想说说在出版工作中值得回忆的点点滴滴。前阵子,第五届出版政府奖(出版业的国家最高奖项)揭晓,我社的两个产品:《中国交响70年》CD套装荣获音像电子出版物正奖,《中国儿童歌曲百年经典》CD珍藏版荣获提名奖。在得知获奖的那一刻,我的眼神透过微信推文中报道,把思绪穿越号景路的高楼回到了绍兴路的小洋房里。拿着合同、上蹿下跳的身影,隐隐透着为这部“儿歌百年”音像产品顺利签约的兴奋之情。

  500首选自一个多世纪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儿歌,由北京现代音乐学院教授尤静波全新制作,高品质录音,是百年来中国儿歌发展史上的巅峰之作。这套集学术性、经典性、艺术性及典藏性于一身的儿童歌曲宝典,在出版之时所经历的几个小插曲,至今让我印象深刻。



  整套儿歌,包括示范和伴奏两个版本,总共有1000多首(作者在选曲时,还特地多选了几首作为备用)。这千首儿歌的审听是一项非常耗时的工作。所幸的是,当时部门新入职了一位声乐专业的年轻人,于是,这个工作顺理成章地落到了他的身上,由他审听作者提交过来的音频,提出修改意见,然后再给我二审。刚来的小伙工作非常认真,没日没夜地审听这些儿歌和伴奏。不愧是声乐专业毕业的,他能准确指出小朋友歌唱及唱词中的错误,甚至一些表情不达之处也能提出修改意见。真是难为了这一位刚入职就接到如此繁重工作的年轻编辑,在磕磕绊绊中,耗时近半年终于审听完所有的歌曲。

  就在我满心欢喜,鼓励他进入下一步工作之际,却收到了他的辞职信,信中流露出对编辑工作的恐惧之情,觉得实在无法继续胜任,无奈选择了离开。领导和我都觉得非常可惜,但是想要挽留一颗已经被“吓坏了”的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次“不同寻常”的辞职事件一度成为出版社编辑茶余饭后的谈资。在若干年后,我依然为他的辞职而感到惋惜。

  这个突发的事情,给“儿歌百年”的出版进度按下了暂停键。减缓的进度让作者对我产生了不满,一度向领导“状告”我“拖欠”稿费。

  当时的我为此很是生气,曾发誓再也不做他的选题。但“事与愿违”,在经历了出版社第一次整体搬迁之后,我继续带领一位新加入集体的音像编辑泳龙,重启了“儿歌百年”的出版进程。他重新审听了千首音频,和我一起梳理了整个专辑的文字内容、并与美编一起完成了封面的设计。

  在出版接近尾声之际,泳龙来找我说由于歌曲数量比较多,无法一一列举在专辑封底,如果不写,读者就看不到专辑里到底收录了哪些歌曲。当时的我正忙于为新上线的“码”上听乐(一书一码)系统进行测试,于是灵机一动,想到可在封底印一个二维码,把歌曲信息制作成 H5,让读者不必拆开专辑就能用手机扫码获取所有的歌曲信息,并且可以通过简单的查询搜索功能查找歌曲所在的CD。

  这种方式并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在出版物上还没见过。没有现成的模板,只能由自己来打造。IT界有一句名言,“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于是,我就让开发一书一码系统的技术公司按照我设想的方案,完成了这个“创举”,解决了泳龙的烦恼。用二维码加载曲目信息的应用方式,后来还被使用在《中国小提琴作品百年经典》的专辑上。



  泳龙为专辑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为了赶进度,节假日都在加班。

  用他的话说,收到“儿歌百年”的第一个样品时,拆开包装的时候手都是抖的;路过的同事看到后,都纷纷表示包装设计好看,很吸引目光。从“儿歌百年”的成功出版,到获得奖项,为此付出努力的所有人都功不可没。

  思绪回归到世纪集团位于七宝的大厦中。当看到《中国儿童歌曲百年经典》在“上海音乐出版社65周年庆”的纪念彩旗下,安静地立于崭新的办公桌书架之上时,我的心绪为此而波动。我们的精品出版工程在继续,新起点上迈向新征程,我们永远不会停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