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民族传统 奏响中国交响——从“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交响70年》谈音乐出版的独特创意与文化价值


  杨海虹

  上海音乐出版社
  社务办主任
  工会主席
  《音乐爱好者》副主编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一部以编年体形式编撰的交响音像制品《中国交响70年》震撼出版。这是上海音乐出版社与上海交响乐团联合策划、历经两年精心筹划和倾情奉献的创意之举、献礼之作,既体现了以国家站位对交响音乐出版物的精品化建构与艺术化表达,也体现了上海音乐出版人和文艺院团联袂合作的独特创意和创新实力。



  《中国交响70年》共30张CD,1本图书。所收70部作品配套全部音响,其中音响录制汇集了22位指挥家、34位歌唱(演奏)家。在中英文双语对照的图书中,对每一部作品均做了内容介绍,包括作曲家简介、作品结构分析、创作背景等注解,部分现代作品还邀请作曲家本人撰写,比较全面地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交响音乐创作的发展成果。

  《中国交响70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对中国交响作品的大视野梳理和大规模集结,编委们从三百余部作品中进行严苛挑选,最后入选共70部作品。作为项目的责任人和编辑之一,我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其出版创意与文化价值。

一、国际化语境下的民族性特征
  交响乐是一种源于西方的创作体裁。中国交响音乐创作从一开始就在“西体为用,中体为本”的观念下建立起了创作原则和逻辑支点。收录在《中国交响70年》中的大多数作品,充分体现了民族题材与西方体裁的融会贯通,尤其是在题材内容的本土化、创作技法的风格化层面,均突出了国际化语境下的民族性特征。如:刘铁山、茅沅的《瑶族舞曲》(1952),元之(黄贻钧)改编刘天华的《良宵》(1953),何占豪、陈钢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1959),吴祖强、杜鸣心的舞剧《鱼美人》组曲(1959)等。这些作品基本采用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题材,将原来的经典旋律创编出交响音韵,以规整的结构、鲜明的调性、五声性和声等手法,将交响作品的中国语汇集中显现。

  同一时期还编选了具有现代音乐观念和当代作曲技法的作品,如:周文中的《山水》(1949)、桑桐的《幻想曲》(1950)、江文也的《汨罗沉流》(1953)等。其创意在于将民族风格中传统和现代交响交相辉映的文化景观予以对称呈现。从中可以感受到,现代交响中的多重变音、独立不协和音,或反功能的色彩音响、散漫自由节拍等技法已不再是审美体验中的审美障碍,通过与采用民族民间音乐题材的作品相比对,将其现代语汇进行惯常审美体验的“随风潜入夜”式的逐层推进。

二、革命化视野下的英雄性特点
  交响作品善于表达革命历史题材和宏大社会叙事。收录《中国交响70年》中的许多作品具有此类革命性特点。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中期,中国作曲家以重大历史事件、代表性事物为题,创作了一大批史诗性的交响作品。如:王云阶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而作的《第二交响曲“抗日战争”》(1959),丁善德为纪念红军长征而作的《长征交响曲》(1963),殷承宗、储望华、盛礼洪、刘庄改编自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钢琴协奏曲《黄河》(1969)等。可以说,对宏大革命性题材的呈现,是这部红色主题出版物的重要内容。

  宏大题材的表现是多侧面、多角度的。《中国交响 70 年》选取了描绘英雄人物形象的作品,如吴祖强、杜鸣心的舞剧《红色娘子军组曲》(1964),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的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1973);也有对群体性人物形象和历史事件的展现,如瞿维的交响诗《人民英雄纪念碑》(1959),吕其明为表现五星红旗艺术形象而创作的管弦乐序曲《红旗颂》(1965)。这类采用较大型的编制与结构表达宏大叙事的交响作品,具有鲜明的音乐主题形象,通过丰富的和声变换以及长线条语意表达方式,使颂歌主题作品彰显出浓郁的革命性叙述特色。

三、多元化潮流下的独创性特色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交响音乐创作开始寻求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艺术表达,通过所选作品的多样性表现当代作曲家的审美个性及自我价值,反映它们之间的审美观念变化,展示当代交响音乐创作所呈现的百花齐放的艺术景象。

  编选中既意在铺陈作曲家通过对前人的总结、借鉴与提炼而形成的个性化表现手法——大胆吸收和借鉴西方现当代音乐创作的思想观念、音响特征与技术手段,展现民族个性语言的作品;也意在展现那些新视角、新理念、新表达的作品,尤其是它们所汲取的中国本土的文化传统与音乐资源而进行的艺术呈现。如:张千一挖掘北方森林生活图景而进行光影变换的交响音画《北方森林》(1980),朱践耳为黔岭风物、民俗而作的交响组曲《黔岭素描》(1982),秦文琛根据民族图腾形象而作的唢呐协奏曲《唤凤》(1988),刘念劬根据历史传说而作的舞剧组曲《凤鸣岐山》(1989)等。所选作品的鲜明个性使其成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交响音乐的代表性作品,体现了作曲家们在尝试过各种常规手法创作后,开始注重音乐本体的挖掘和风俗性的情景刻画。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