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预告:《最美经典·李晨×<读者>·函套本》:看透文字背后的风景 当经典美文遇见最美插图

  当最美插图的画家,遇到经典美文,会碰撞出什么火花?

  《最美经典·李晨×〈读者〉·函套本》精心挑选了李晨近20年创作中的经典力作,包括他为《读者》所做最美插画精粹。本套书提供了一种当代最美插画本的范式。如果你曾是《读者》的粉丝,想留下对她的最美回忆,这套书是上佳的典藏本。

  绘者简介:

  李晨,1963年生,画家。198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长期从事连环画、插图及中国画研究。现任鲁迅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术委员会主任,第十二、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评委,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评委。2014—2018年为人民教育出版社绘制七至九年级《语文》教科书插图128幅。2009年在鲁迅美术学院创办插图设计工作室,以手绘传统写实插图、装饰插图为主修科目。



  以上内容来自《最美经典·李晨×〈读者〉·函套本》,而选取到《最美经典·李晨×〈读者〉·函套本》系列中的这些中外名家的文章,讲的常常是普通人的生活,是我们身边的“众生相”。李晨在形形色色、生动鲜活的来来往往的面孔中去寻找那些人物的原形,用插图把文章所演绎的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再次还原。李晨实践了他的想法,同时也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无论是文章还是插图都是服务于大众的,我们希望通过《最美经典·李晨×〈读者〉·函套本》系列,能把千万读者与文章的作者实现心灵的链接,这是我们所期待的。

  说起《读者》,它大约可以代表我们人生的一个阶段,一段大部分人共同拥有的成长记忆,这段记忆里有青春的面孔和经典的文字,和着书墨的味道,不断带给我们启发和惊喜,就像人生时常会带给我们的那样。

  《读者》杂志创刊于1981年,已历经40年。《读者》自创刊以来,始终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

  《读者》走过的四十载历程,恰恰伴随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许多人说,《读者》的历史,既是改革开放的历史,也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在作为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杂志《读者》里,几乎每期都有一位画家的作品。他从最初接受《读者》的约稿,到现在已经为《读者》画了16年的插图了。他是李晨。他是孩子们的朋友,翻开语文课本,就能看见他创作的插图。

  李晨的插图以人物为主,传记文章中的历史人物和当代人物都是大众所熟悉的,所以他试着从模拟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去构思,让读者充分领略人物的魅力。李晨特别讲到:“让插图在读者眼中不会是补白,让插图与读者心目中的想象相契合,读者一眼看到,觉得真是那么回事,让插图的功能得以完整地体现,这是我们插图工作者的责任。”李晨的人物画背景常采用写意的表现手法,简练的笔墨概括出物体的形态,色彩单纯,虚幻空灵,人物突出,空间层次更加明确。这样的表现手法让人在似与不似之间思索、联想,让人在诗与画之间徘徊、揣测。在技法上采用块面造型,块面不仅增加了物象的体积,在李晨的笔下更是与中国水墨画特有的水墨味道相结合。

向先贤致敬
带给读者更美好的阅读体验和收藏价值

  今年是建党百年,先贤的思想之光洒在前进的道路上,指引我们堂堂正正地创作,堂堂正正地做人。书中选取了27岁的李大钊在陈独秀创办《新青年》中发表的《青春》一文,“ 以中立不倚之精神,肩兹砥柱中流之责任……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从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等民国先贤的文字里感受最复杂、最动荡的那个时代的思想变化和精神觉醒的过程。亦有民国才女之称的萧红、石评梅、林徽因等的经典美文。张恨水、王安忆、汪曾祺、陈丹燕、裘山山现当代文人的美文也收录其中。当然也少不了世界名著,如《安娜·卡列尼娜》《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等,从中我们可以汲取契诃夫、巴尔扎克、莫泊桑、罗曼·罗兰、列夫·托尔斯泰等大文豪的思想。用文字感动生活,《最美经典·李晨×〈读者〉·函套本》立足经典文章,以优质、精致、可读的各类文章为切入点,引发读者共鸣与思考。


  看起来我把插图搞得挺复杂,但我认为这样在读者的眼中才会更简单,更明晰。我的插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通俗和写实。我追求形神俱象,用超写实的手法让人物呼之欲出,让文章充满立体感,让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都很容易接受和熟悉。
                        中国美术家协会连环画艺委会主任
                        鲁迅美术学院教授李晨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