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出版




“红色起点”丛书
《白纸红字》
程小莹 著
《起来:〈风云儿女〉电影摄制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历程纪实》
吴海勇 著
《巾帼的黎明——中共首所平民女校始末》
杨绣丽 著
《铿锵序曲——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王萌萌 著
《新渔阳里六号——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起点》
陈晨 著
《上海早晨——记中共创办的第一所大学(1922-1927)》
吴越 著


  其实我最想向大家“安利”的是我们的主题文创。我们社有一个文创品牌叫“逗好”,我见证了它从无到有,从默默无闻到惹人注目。现在“逗好”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巧的是他还跟今年书展吉祥物“逗点”成了“同姓兄弟”。围绕“火种”IP,我们推出文创套装,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标配”,吸粉无数。套装包括启明马灯、联名款钢笔、笔记本、桌垫,还有联名T恤。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追求仪式感,以后大家穿着联名T恤去红色地标打卡,肯定会成为“最靓的仔”,有意思也有意义。当然,这些产品绝对不是拍着脑袋想出来的,而是基于对图书的理解、对党员学习需求的调研、对技术可行性的分析,在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可以说是通过“眼观淘宝六路、耳听群众八方”一步步打磨出来的。我相信,从无到有,过程很艰辛,但只要脚踏实地,那么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未来的路也将越走越宽阔。



《火种》文创周边

让每一个出版人,都能实现“理想在潮头”
  百年前,党怀揣着理想,从上海这个“光明的摇篮”诞生,百年后的今天,年轻的我们也怀揣着理想,勇立潮头。百年前,新生的党看上去是如此势单力薄,“除了信仰几乎一无所有”;百年后的今天,年轻的我们不但有理想有信仰,还有众人拾柴的劲儿,用行动乘风破浪。



《光明的摇篮》
熊月之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1.7


  前一阵子市委刚通过了关于“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软实力”的意见,其中就提到了人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方面。对出版尤其是主题出版来说,人更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觉醒年代》中陈独秀的扮演者讲:永远不要低估年轻观众的审美判断力。我很赞同,并且我认为:永远不要低估年轻编辑的判断力和能力。

  年轻编辑常常会承担一系列重点项目,“90后编辑”这个title也成了主题出版的一张“金名片”。“90后”们有着深不可测的“脑洞”,但更有着扎实的基本功和主动学习的精神,尽管经验不足,但往往能够在历练中迅速成长。其实这就是“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并不是说把人扔到水里就不管了,而是会有制度保障,也会有一批政治觉悟高、经验丰富的老党员、老同志“保驾护航”,这样年轻人才敢把“天马行空”“奇思妙想”付诸实践。反过来,我们也要在理想照进现实的过程中,锤炼本领,在建党百年这一青春时刻留下自己的印记。



《中国共产党在上海100年》
严爱云 主编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1.7


  习近平总书记说: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无论是“明理”“增信”还是“崇德”,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力行”,而最难的也是“力行”。但不要忘了,百年大党正青春,主题出版正青春,而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正青春。不要觉得自己不行,正如当年陈望道也不会料想到自己的一个小小工作,在经过出版活动后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人不会永远年轻,但是,做主题出版的人,要确保自己在精神上永远年轻。我们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发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坚定“出版自信”,获得“青春秘籍”,从而积蓄起力量在实践中砥砺前行,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