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方舟的孩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故事


细节五:
送给武汉的祝福

    在接受少年日报采访时,简平老师还说,“我最初创作的时候,疫情还没有发生。这本书的进程与抗疫的时间线大致相同。因此,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我得把最新发生的事写进去。”因此,《和平方舟的孩子》最后一篇增加了海军和和平方舟军医前去武汉抗疫的事件。

    正是2020年的春节即将来临,新型冠状病毒悄无声息地向我们袭来,郭妍当时就登上了前去武汉抗疫的航班。在武汉,郭妍被分配到感染一科,救治危重病人。和平方舟的生命之号也在武汉吹响。

    疫情缓和后,简平老师去了创建于1951年的武汉小学,见了那里的孩子们。孩子们那时已经恢复上学,又可以在美丽的校园里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玩耍了。但是,尽管已经时过境迁,疫情的创伤还是会在孩子们心底留下一些不可磨灭的记忆。

    一位五年级的小女孩告诉简平老师,一想起爷爷她就很难过,疫情时,爷爷正因罹患癌症住院,但她和她的家人都无法去医院看望爷爷,更别提守在爷爷身边了。爷爷最后走得很孤单。还有一位四年级的小男孩则告诉简平老师,自己疫情时只能呆在家中,哪儿也不能去,只好一直看电视、看电脑、看手机,视力下降得很快。小时候的飞行员梦想恐怕要实现不了了。

    对此,简平老师说,“尽管至暗时刻已过去了,不过,就像很多大人说的,他们的心理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这种变化很深刻,还难以描述;事实上,孩子也是一样的,他们的内心也划下了很长很深的刻痕。”所以,此次前去武汉,简平老师也像和平方舟的军医们一样,希望能够给那里的孩子们带去爱与希望,给予我们这个时代下的孩子最好的祝福:

    “愿你们更加强大,梦想成真。”

“细节永远是最抓人的”
    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作者善用儿童文学创作笔法,在纪实文学中插入了如此多的让人动容的细节。日后简平老师回忆起来,这样描述:“写作要把人物塑造好,细节永远是最抓人的。”正是这些细节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他笔下的孩子们是充满爱的。



《和平方舟的孩子》
简平 著
少年儿童出版社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