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百科全书”是每个人的必修课|《民法典必修课》

    迈入2021年,我国《民法典》正式实施。近日,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将《民法典》纳入初中《道德与法治》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体系”,此后教育部公开回复称,去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公布后,教育部立即组织教材编写组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义务教育相关教材中系统落实民法典的有关内容。

    被誉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的《民法典》,历时五年编纂,共7编1260款条文、总字数逾10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唯一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法典化时代。《民法典》几乎囊括人一生中所有的民事行为——结婚、离婚、继承、收养等人生大事,物业服务、饲养动物等生活琐事,都可以从中找到依据。从出生到死亡,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因这部法典而发生深刻变化。

    普通民众如何更好地读懂和理解《民法典》?最近,上海人民出版社陆续推出一批民法典普及读物,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刘士国主编的《民法典必修课》面世,这是一部体系完整、案例典型的简要读本,按照《民法典》7编的体例,分为7课,包括本编要义和必读内容,阐述《民法典》编纂背景、精髓要义等。从新增加的条文来看,《民法典》增加了很多与时俱进的内容,尤其是针对人民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民法典必修课》
刘士国 主编
定价:65元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1.1


    比如,《民法典》中婚姻家庭编将原先的《婚姻法》和《收养法》合在一起,称为婚姻家庭编。《民法典》如何帮助解决婚姻家庭中的纠纷?离婚冷静期制度到底是什么?禁止结婚条件作了哪些修改?想要收养孩子应具备什么条件……杨浦区图书馆静思讲坛上,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法学会常务理事李霞解析《民法典》新增、修改的条文,如离婚冷静期的规定、夫妻债务问题、家务劳动补偿制度等。

    以热议的离婚冷静期为例,按照之前理解,如果在夫妻双方感情破裂无法继续生活的情况下,去民政局可以当场办理离婚手续。但《民法典》生效后,会给双方30天冷静期。李霞表示,我国离婚率居高不下,冲动离婚情况很频繁。国家法律提倡离婚自由,但反对冲动离婚。《民法典》针对司法实践中久判不离的情况,新增了一条,即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夫妻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又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准予离婚。

    关于夫妻共同债务方面,日常生活中尤其是离婚时,夫或妻莫名背负债务,是否属于夫妻共同承担?《民法典》明确了夫妻债务认定标准,即“共债共签”“事后追认”及“个人名义为了家庭日常生活所背负的债务”,比如有时一方借钱是为了装修房子,或借钱可能是为了购置家电或者大件商品,这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又如家务劳动补偿制度。李霞谈到,通常会出现男方忙于事业,女方被迫做起全职太太,抚育子女,照顾老人,家务大部分由女方承担的情况。“此前,男方想要离婚,如无其他特殊情形,女方只能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获得补偿。《民法典》为了保护女方因家务劳动牺牲了原本在职场提升的机会,制定了家务劳动补偿制度,肯定家务劳动的无形价值,也增加了女方离婚的底气。”

延伸阅读


《民法典与日常生活》
彭诚信 主编 陈吉栋 副主编
定价:48元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0.7

    《民法典与日常生活》选取了73个典型案例分析、45个热点问题解读,穿插多幅漫画,以图文并茂的方式阐述鲜活案例,囊括了居住权、农村土地、物业合同、隔代探望权等;并提炼案件涉及的核心法律要点,通过生活化、趣味性语言予以解读分析。



《民法总则与生活》
宋纪连 徐青英 郭艺蓓 著
定价:38元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19.9

《物权与生活》
宋纪连 徐青英 郭艺蓓 著
定价:42元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0.10


    普法读物“民法典解读丛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包括《民法总则与生活》《物权与生活》等,《合同法与生活》《人格权与生活》《婚姻家庭继承与生活》《侵权责任与生活》等将陆续面世,聚焦民法典总则编和各分编需把握的核心要义和重点问题。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