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壁画中栩栩如生的动物画像|《敦煌艺术大辞典》




《敦煌艺术大辞典》
敦煌研究院 编  
樊锦诗 主编  赵声良 副主编
上海辞书出版社


    图书简介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敦煌是希腊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华文化交会的圣地,敦煌莫高窟是不同地域文明交融的艺术时空隧道。《敦煌艺术大辞典》正是一个展示中华文化独特艺术魅力、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全书收录敦煌艺术领域词目近3000条,图版1000余幅,分门别类,编为综合,石窟形制与相关遗迹、遗物,各时代艺术·代表窟,彩塑,尊像画·说法图,本生、因缘、佛传故事画,经变画,佛教史迹画·瑞像图,密教图像,传统神话画,供养人像及题记,生产·生活·民俗,古代科技,服饰,音乐·舞蹈,建筑画,山水画·动物画,装饰图案,壁画技法,石窟保护,藏经洞艺术品,书法·印章,版本,地理,历史,历史人物,著作,敦煌学者等28个类别,以全面展示敦煌艺术的研究成果。

遥望藏经洞,思索敦煌艺术的历史密码;
翻开大辞典,欣赏敦煌艺术的千姿百态!

喜欢敦煌艺术文化的你,《敦煌艺术大辞典》这本书不可或缺哦~


    在敦煌的莫高窟壁画中有不少栩栩如生的动物画像,被描绘得出神入化,现在不妨跟着小编一起看看~(以下图画与释文皆出自于《敦煌艺术大辞典》)



    莫高窟第249窟惊牛

    莫高窟第249窟(西魏)顶部四披表现天、地、神、人合一的宇庙观念图像的一个局部。描写自然界中一头受惊野牛奋力奔逃的同时,紧张地回首张望的情景。作者以相当概括简练的赭色线条,准确生动地勾画出逃命野牛的形体和神态特征。形神兼备,逼真传神。充分显现出作者深刻的洞察力和娴熟的绘画技巧。是早期敦煌动物画(含白描动物画)的杰作。(刘玉权)

    莫高窟第249窟野猪群

    莫高窟第249窟(西魏)窟顶宇宙图卷一个局部。描写一只雌性野猪带领它的猪仔们在山中觅食的画面。这是敦煌早期壁画中又一幅出色的白描动物画,画师强调了不同于家养猪的一些形体特征:瘦首、长嘴、细腿、蹄子分岔且向上反翘等。充分反映出作者洞察生活的深入细致。同周边充满动感的一些画面相左,是一幅荡漾着相对平静祥和气氛的动物画。(刘玉权)

    莫高窟第285窟斗鸡

    莫高窟第285窟(西魏)《五百强盗成佛》故事画局部。在屋后空地上,两只雄鸡正在相斗,它们都低伏着头,紧贴着翅膀,颈羽竖起,尾羽高扬,圆瞪着眼,都摆着一副对决的架势。画法比较简洁,其造型近乎“剪影”,除头部之外,很少对细部的描写,但却生动传神,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观察力较强。这是敦煌动物画中唯一一幅描写斗鸡的图像。在稍早的嘉峪关晋墓壁画中,也曾出现过这种斗鸡图像。(刘玉权)

    莫高窟第285窟惊鹿

    莫高窟第285窟(西魏)禅修环境图局部。禅室外一只正在埋头吃草的鹿,觉察出有危险,突然高昂着头,圆瞪着眼,双耳高竖,搜寻与判断是否面临生存危险,是否需要立即作出逃离决定。作者成功地把握并贴切地表现出鹿受到惊吓时那种神态。(刘玉权)

    莫高窟第257窟九色鹿(鹿王)

    莫高窟第257窟(北魏)《鹿王本生》故事画局部。描写被鹿王救起的溺水者因贪图富贵而背信弃义,带领国王去捕杀鹿王。而鹿王在国王及其军队面前却毫不愄惧,体现出虽被出卖而大义凛然的“王者气度”。作者以拟人化手法和挺拔优美的艺术造型,讴歌了鹿王的“英雄气概”。画面上以几种不同颜色的小点来表现鹿王色彩斑斓的美丽皮毛,以挺胸昂首来表现鹿王的无畏正气。古代画师成功地将人类才有的复杂情感和精神,赋予动物,并将其自然巧妙地糅合于一体,这正是敦煌动物画的一大鲜明特征。(刘玉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