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礼丨刘统最新力作解密红色“火种”如何成功燎原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百年在人类历史上只是短短一瞬,在中国历史上却是一个翻天覆地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众多寻找中国复兴之路的党派中脱颖而出,一步步走向成熟政党的?是如何在风雨飘摇的上海起步,创建了新中国?

    2021年开年之际,上海人民出版社重磅推出新年第一部重点主题出版物《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本书是著名党史、军史专家刘统历时多年精心打磨的新时代精品力作,用大量细节为读者解密红色火种如何成功燎原,再现百年中国伟大复兴之路。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已经人所共知,关于共产党早期组织和中共一大的著作已经出了许多,还能写出什么新意?”《火种》的新书发布会上,刘统说,“在构思选题大纲时就认识到,共产党的产生不是孤立和偶然的,而是历史时代发展的产物。要想写清楚他的诞生,必须将其放到一个更大的历史范围去研究和探讨。”

    100年前,“中国该向何处去”的疑问萦绕在每一位爱国人士心头。彼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光荣诞生并在顽强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火种》溯源党史、新中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迄20世纪初,下及1929年古田会议,以宏大史观配以全景式叙事方法,书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背景下的中国,讲清党在生死关头将作出怎样的关键抉择,红色火种又如何在沉沉黑夜中成功燎原,以呈现终成燎原之势的“火种”的力量,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百折不挠的初心力量。



    与传统党史写作不同,作者把这本书写成一个“寻路”的过程,不局限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分析,而是将“火种”存在的过程完整梳理出来,开启一段寻根溯源、温故知新之旅。

    《火种》采用图文结合编排方式,8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还原历史场景,再现历史人物的真性情、真面貌,打造成兼具学术严谨性和可读性的通俗化学术专著、大众化党史读物。

    “讲好故事,不拔高、不美化,将考证过程融入故事”是刘统对自己的要求。先后师从王仲荦、谭其骧的刘统,善于以研究古代史的方法研究党史,在档案资料里洞察细节。他追求文献资料的原始性,注重实地考察与口述采访,从浏阳七溪村走到排埠村,感受毛泽东初出茅庐险些送命的惊险;从江西寻乌圳下村走到瑞金大柏地,感受共产党人的“创业艰难百战多”;从福建上杭苏家坡的山洞再到古田村,通过大量一手资料、真实细节把党史写活。

    “这本书不仅是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革命前辈,而且献给那些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奋斗过、牺牲过的先人。他们当年都那么年轻,如果不去当革命党,不去拿起枪杆,也可能是学者,是成功人士。可是他们凭着血气方刚,怀着一种理想和信念,义无反顾地献出了生命。青史留名、永垂不朽,是他们的人生价值。把他们写下来,是我的责任。”刘统说。

    “图书出版与新媒体结合,扩大党史读物有效传播,让更多人群尤其是年轻人学习党史、了解党史、感悟党史,继承革命先辈奋斗精神,增强精神动力。”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为松说,《火种》为上海出版界打响2021年“第一枪”,《钟英——中共中央在上海(1921-1933)》《中国共产党在上海100年》《上海党史知识读本》等一批主题出版力作将在一季度陆续推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