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真相——不要相信童话

    要说近来最火、最受好评的电视剧,非《隐秘的角落》莫属。这部网剧在豆瓣上的打分达到了8.9分,是近年来少有的国产好剧。烧脑的故事剧情、饱满的人物形象、扎实的表演再加上精良的制作,《隐秘的角落》带来的惊喜是多方面的。

    网友们对导演在剧中埋下的许多伏笔和隐喻津津乐道,甚至写了上万字的长文来分析剧情,连新华书店书架上的一本书,都被拿来比较剧情。而这其中,有一条贯穿了整部剧的脉络,与大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儿有关。

    这个故事第一次出现在第二集朱朝阳和他妈妈周春红吃饭的闲谈中——天才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儿在他60多岁的时候与美丽的瑞典公主相恋,还做了公主的数学老师。但是两人相差了30多岁,国王知道以后极力反对,将他流放,最后笛卡儿死在了狱中。而这个故事还有另一个版本,就是笛卡儿追求公主,但是公主并不在意笛卡儿,笛卡儿也不是死在狱中,而是死于背叛。

    第五集,剧中的反派张东升在少年宫上奥数课的时候,又再一次讲到了笛卡儿的故事。笛卡儿在狱中最后给公主写了一封情书中,里面有一个数学公式,而这个公式解出来就是著名的“心形线”。张东升也说到这个故事还有一个残酷的版本,就是笛卡儿其实是死于背叛,公主也根本不在乎他。

    电视剧中反复强调的笛卡儿的故事有两个版本,让观众们乐此不疲地分析,除了隐喻张东升妻子的背叛,似乎还暗示着故事有一明一暗两个版本,在看似美好的结局下,似乎还隐藏着更残酷的真相。

    不过,很不幸,这个童话故事的两个版本都是假的。

01 我睡故我思
    笛卡儿1596年3月31日出生在法国的一个古老贵族家庭,他从小就表现出了超乎年龄的智慧,但是身体比较弱,所以被特许不用去上早课,可以在房间里躺着休息。

    笛卡儿几乎一生都保持了这个习惯,直到最后一段时光不得不改变。笛卡儿曾说,常年累月地在寂静的早晨冥思苦想,是产生哲学和数学思想的源泉,我们不妨改一下笛卡儿的名言——我睡故我思。

02 笛卡儿——“我太难了”
    1646年,笛卡儿在荷兰的埃格蒙德过着愉快的隐居生活,他继续思考着数学。随着名气与日俱增,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也对他感兴趣了。瞧,我们这里说的是瑞典女王,而不是公主。这位姑娘早就登基了,而她的父亲,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在她6岁时就死了。这个女王有点古怪,她体格强壮,喜欢运动,求知欲超强,精通多国语言。她很少感到累,也不惧寒冷,每天只睡5个小时,这可苦坏了身边伺候她的人。

    1649年春天,在克里斯蒂娜的热情邀请下,笛卡儿前往斯德哥尔摩,做了她的私人教师。笛卡儿没有住进王宫,而是住在一位照顾他的同胞家里。没过多久,固执的女王克里斯蒂娜竟然认为每天凌晨5点是她头脑清醒地接受哲学教育的最好时刻(所以笛卡儿也不是女王的数学老师,而是哲学老师),这下可把笛卡儿的生活习惯给彻底搅乱了。笛卡儿不得不在每天清晨5点之前,按照规定穿过寒冷多风的广场,赶到冰冷的图书馆,给不畏严寒的女王陛下上哲学课。

    仅仅几个月后,年过半百、身体孱弱的笛卡儿就撑不住了,他染上了严重的肺炎,不久就撒手人寰了。克里斯蒂娜女王虽然确实如电视剧中所说终身未嫁,但也并不是为了爱情,而是决定要将有限的人生专心投入到无限的学术钻研当中,什么政务、婚姻之类的俗事,她都顾不上了。

    再看传说中的笛卡儿心形线 

    它使用到的sin,cos这些三角函数,是18世纪另一位数学家欧拉的创举,编剧是让笛卡儿穿越了呢。

    所以,《隐秘的角落》当中笛卡儿的爱情童话真的只是个童话,无论在数学上还是真实历史上都有许多BUG。

    不可否认,《隐秘的角落》是一部非常精彩的电视剧,小编我也看得废寝忘食呢。不过,要知道真正的数学家的故事,还是来看看上海科教社的这些书吧。

《数学的足迹》


    提起数学你会想起什么?严肃、枯燥,还有无止境的计算和证明?那么,无理数谋杀案、天才最多麻烦也最多的家族、三次方程的对决……这些故事你知道吗?

    在《数学的足迹》中,我们将数学的故事娓娓道来。从公元前象形数字的诞生,到价值百万的千年难题,“眼睛里容不下沙子”的数学家们推动了数学的发展。无理数和“万物皆数”的矛盾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贝克莱主教对微积分合理性的质疑引发了第二次数学危机,集合论中出现的3个著名悖论引发了第三次数学危机……我们顺着前人留下的足迹,看看一次次面临危机却迸发出更大生命力的数学,了解那些深奥枯燥的数学公式背后的故事。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