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四史”教育报告文学力作《革命者》

重温初心行致远
读史明鉴知古今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每一位党员提出的具体要求。

    建党百年即将来临之际,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以文学谱写的革命英烈史诗式作品《革命者》,回望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年代凝聚和铸造的革命初心,礼赞中国共产党人敢于直面风险挑战的使命担当,书写新时代奋进开拓的新征程。《革命者》入选中宣部2020年全国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祖国是人民最坚实的依靠,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革命者》是一部献给革命先烈的正气歌,一部高扬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精神,为民族和国家构筑前进灵魂、注入精神动力的“四史”教育学习读本。全书紧扣“革命者”的主题,从第一位牺牲在上海街头的年轻党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牺牲的烈士,革命者前仆后继……再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斗争历史,塑造了血肉丰满、英勇伟大的革命者群像,以鲜活的事例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这一命题,彰显了共产党人信仰至上、慨然担当、舍身为民、矢志兴邦的伟大精神,诠释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深刻内涵。

    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将史实与抒情相结合、历史回叙和现场感并重,聚焦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牺牲的革命先烈。这是一批年轻的革命者,无论是一年内相继牺牲的、才华横溢的陈延年和陈乔年兄弟,笑对敌人屠刀、视死如归的王孝和,在刑场上举行婚礼的蔡博真、伍仲文,历尽坎坷、初心不改的何孟雄,还是拥有两个博士学位、精通多国语言、牺牲后几十年才被组织找到、追认为烈士的许包野……他们的青春之花定格在革命激流中,英烈们用初心垒起的精神丰碑令人景仰。作品还披露了许多少为人知的英烈故事,将烈士留下的书信、日记,原汁原味呈现在读者面前,以强大的感染力撼动人心。革命家刘伯坚、李硕勋临刑前留下的珍贵家书,舐犊情深,让人见之落泪,“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革命家王一飞在戎马倥偬中写给妻子陆缀雯的家书,温情备至,展现了一位革命者的侠骨柔肠,这些镌刻着历史痕迹的书信,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了为革命信仰抛却俗世幸福的革命者的伟大。书中还有十余幅由著名画家张安朴绘制的插画,开篇第一幅插画以人民英雄纪念碑为素材,全书最后一幅插画以龙华烈士陵园《无名烈士》雕塑为素材,首尾呼应,致敬所有为革命事业做出贡献的英雄,从另一个角度诠释了“遗爱般般在,勿忘缔造难”,也让读者的阅读感受更丰富、更立体。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 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革命者》塑造了革命艰苦年代伟大的英雄群像,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和信仰坚定的革命者精神让读者心生崇敬,也鞭策我们攻坚克难。全书深刻揭示回望来时的路,才能看清脚下的路,坚定前行的路。上海文艺出版社还将在纸质图书基础上,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发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课程,为“四史”学习教育提供生动学习材料,推动“四史”学习教育更加有声有色、入脑入心,以出版传承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奋斗、辉煌的精神密码、精神图谱。

    为英雄立传、为时代写真、为人民放歌,近年来,上海文艺出版社致力于优秀现实题材原创作品出版,从“开天辟地”“翻天覆地”“顶天立地”等维度,接连推出了《革命者》《浦东史诗》《第一时间——写在春天里的上海报告》等优秀纪实文学力作,呼应时代主题,反映时代强音,写出了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信仰坚定、视死如归的英雄群像,写出了三十年来浦东几代建设者投身改革、锐意进取的创业史诗,写出了今天人民城市团结一心、抗击疫情的时代赞歌,持续引发热议。

    作者简介

    何建明,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长,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明的作品具有宏大视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善于站在比较高的层面审视社会、历史和时代,挖掘和记录社会发展过程中与人民群众生活和命运息息相关的重大事件。代表作有《浦东史诗》《第一时间—写在春天里的上海报告》《大桥》《那山,那水》等。

    《革命者》出版特色

    ☆《革命者》以报告文学的形式重述早期党史,在当代文坛尚不多见。作品选取部分重点革命场景现场回叙,既有如五卅运动、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等大场景的再现,也有如瞿秋白被捕后狱中对话的生活细节描写,由点及面,将文学作品的感染力与历史的真实性有机融合,以磅礴的气势和抒情的文笔带读者重回历史现场,呈现昂扬向上、感人肺腑的文学力量。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