孰死孰生,取决于病毒本身 |《大流感》书摘10

    尽管有悖常理,在当时,初期的病毒更加凶猛而致命,成熟后则变得比较温和。流感攻击某地的时间越晚,该地流行病期间人们的患病时间就越迟,而病毒的致命性也越低。不过这种相关性并非绝对。路易斯维尔在春季和秋季就都惨遭猛攻。病毒总是反复无常,但一个地区爆发流感的时间与其致命性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的关联。即使病毒变得温和,它仍能致人于死地,而且死亡率很高,这足以让这个成熟期的病毒堪称史上最致命的流感病毒了——如果毒力更高的早期病毒不算。时机的选择确有关系。

    到11月下旬,除了少数几个地方外,病毒已经一路扫遍了整个世界。第二波浪潮结束时,全世界都已筋疲力尽。

    即使丧失了部分毒力,病毒仍未被消灭。在疾病似乎烟消云散数周后,正当一座又一座城市为逃过一劫而庆幸的时候——甚至有些地方的人还狂妄地认为是他们击退了病毒,在卫生部和紧急委员会撤销了关闭剧院、学校和教堂以及戴口罩的命令之后,第三波浪潮席卷全球。

    病毒再次突变,它变得和以前截然不同。在第二波浪潮中病倒的人应该对疾病的再次发作有相当的免疫力,就如被第一波病毒击倒的人在第二波流感来袭时比其他人的抵抗力更强一样。但这次病毒变异得太厉害,抗原漂变的程度太大,终将流感的星火重新点燃。

    病毒并未终结。整个1919年春天,它如雷霆万钧般横扫整个地球,时断时续,时而是一阵突如其来的局部暴雨,时而是一道闪电,时而仅是从遥远黑暗的天际传来的昭示危险的隆隆巨响。

    它的力量之巨,足以给人们带来另一场灾难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