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贝托·埃科,小说界最为深沉的顽童

    埃科的几部长篇小说,恰恰在证明德国哲学家本雅明的一个观点:作家之所以写作,是因为他对他所阅读到的东西的不满。只是埃科在调侃他的文学先驱与同行时,不曾想到他已经变成他所讽刺的对象:每当我给一些朋友推荐他的几本小说之后,往往会收到诸如此类的阅读回馈:迷惑、难读、晦涩、不懂。这证明埃科已经成为一个新的文学地标。我并不反对埃科的文学“弑父情结”。在我看来,这是一位伟大的作家,向哲学、文学领域同样伟大的前辈致敬的最佳方式。一位作家,通过创作,通过自身的作品,对前辈大师进行质疑,不但可以证明自身才华,还可推进小说叙事艺术的多元性。所有的文学大师,都不该是阻碍后来作家的障碍,而是一个又一个宏伟的文学地标,召唤着后来者进行超越的里程碑。埃科的文学“弑父情结”,应该是所有有智慧、有能力、有雄心的作家的榜样。

    埃科是继博尔赫斯之后,又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他博览群书,为书痴狂,大量收集。埃科深深地明白,最优秀的小说家,首先是一位博物学家。这一点,我十分赞同。在我看来,小说家的广博之处在于:读各类诗歌,这是语言的炼金术;读各类哲学书籍,这是思想对大脑的开拓;读各类历史、地理书籍,这是对时间空间知识的完满;听各类音乐,这是听觉的优质训练;读各类科普书籍,培养对生命、动植物以及未来的好奇心;读各种族童话与神话,从古老的想象力中养殖自身的灵感。

    埃科说:别想摆脱书。博尔赫斯说:天堂是图书馆的模样。这是两位书痴写给书的情语,也道出了所有书迷的秘密。但愿天堂是图书馆的模样,在那里,逝去的埃科,再次与书相遇,不离不弃,如拥玫瑰。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