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山川——读《山川悠远——中国山水画艺术》

    《山川悠远》成功地解答了西方学者是如何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疑问,甚至站在西方人的角度点破我们习以为常的见解:“鲁本斯的《柳歇波斯的女儿被劫》被西方人称为杰作,觉得它有纯形式的美。这对中国人来说却不行,因为抢劫本身是罪恶,画家的技巧虽然值得敬佩,这幅画还是很难给予肯定。”无论你是否认同书中关于中国山水画的观点,但凡开始阅读,都会被苏立文充满活力的思维、妙趣横生的语言所感染。“中国山水画那种自然生动、宁静平和的气氛,在其他文明的艺术中是不常见的。但看了一阵,读者可能要纳闷:为什么描绘云雾缭绕的山景或文人依山观瀑、临水垂钓之类的题材,会重复不断地出现?”“作为纯审美活动,欣赏中国山水画,就仿佛我们欣赏音乐……这个比喻还可以发挥,因为绝大多数场合下,听的总是一些熟悉的作品,我们并不会觉得讨厌。一经大师演奏之后,每件熟悉的作品都面目一新。演奏家对作品主题的理解,演奏中细微的变化以及娴熟的技巧,无不给人以非常愉快的感受。中国山水画也是这样。”苏立文在《导论》中总结中国画的艺术:“在传统的批评家看来,一幅画如果笔墨毫无生气,那么,不管画家技法有多娴熟,依然不足为道。相反,如果它笔墨非常生动,那它就是值得称颂的佳作。”如果不恰当地将《山川悠远》比作一件画作,那就是一件十分生动的作品。

    除了文风生动,处处闪烁着智慧之外,《山川悠远》带给当时中国艺术史界的启示也值得称赞。在每个章节的开始,苏立文首先谈论了相应的社会政治背景,以还原每个阶段艺术发生变化的客观背景,虽然社会史本身一言难尽,但苏立文总有能力巧妙地概述。有别于传统中国美术史以考据为主的严谨写法,苏立文在熟稔史料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表述,这与他所受的美术史教育不无关系,他对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刻画简洁而准确,他指出风格的联系,并揭示了图像传统的传承关系。

    如果说苏立文教授是最早向世界介绍中国现代艺术的西方学者之一,那么这本《山川悠远》修订本也可被视为现代美术史界中西交流的纪念。它让我们的思绪不禁跃回半个甲子之前,在大洋的两岸,一边是贡布里希和苏立文这样睿智卓越的顶级美术史学者,另一边是风华正茂、意气蓬勃的年轻学人洪再新和范景中先生。《山川悠远》承载了不分国界的美术史学者的抱负,其译本、其书评,一层一层勾勒出了一个欣欣向荣的黄金时代。学者之间的共同的精神追求与温馨的友谊寄托于一本好书而悠远长存。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