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人脑中互联网思维
一段时间以来,各界关于互联网思维的讨论不绝于耳。关于互联网思维有很多定义,主要被归结为以下特征: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社会化思维、平台思维、大数据思维、跨界思维、免费思维。互联网思维最重要的意义是把对互联网的认识从一个新技术形态或工具提升到一个可以应用到所有行业的思维方式。
身处新闻出版行业,如今的出版人已经开始转换传统出版观念,纷纷建立互联网思维。请看他们在不同场合发表的观点。
在世界进入数字化生活的大时代,出版人必须具备互联网思维的能力。互联网思维不是对原有出版思维的颠覆与替代,它只有在深刻理解出版业本质属性的基础与前提下才能产生效益的最大化。就当下乃至未来而言:出版业更需要那些既能深刻理解出版业本质属性又具有互联网思维的人,只是懂得互联网常识而缺乏出版理想与情怀者决非出版业所需之“菜”,不仅未来不需要,现在更不需要!
——中国出版集团副总裁 潘凯雄
我认为传统出版与新媒体的融合需要新思维,融合首先是思想观念的融合。要积极拥抱互联网思维,以互联网思维整体改造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这对做传统出版的人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要有一个转换的过程,要努力认同互联网思维,要去学习去运用它。要学会“独孤九剑”之类的剑法,在思想上要来点冲击波。
——长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艺平
数字出版的互联网思维比单纯的互联网产品思维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和更丰富的内涵。可以说,在以PC为基本载体、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以免费内容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时代中,中国的主流社会,特别是传统媒体基本上是缺席的。而以手机为主要载体、以全体大众为对象、以个性化优质内容为特征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则刚刚到来。文化产业,作为软实力的核心组成部分,需要从政府、业界、学术界等角度从国家文化战略的高度做全面的生态性互联网思考。
——龙源期刊网总裁 汤潮
在当下,传统出版行业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妄自菲薄,只看到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而忘记了自身在内容方面的深刻积累,而这些东西是内家功夫,也是传统出版的核心优势,是很难被超越的。传统出版业的信息凝聚价值依然存在。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过剩、冗余的时代,需要专业的编采人员把这些信息整合起来。而只有专业机构才能有持续稳定的内容生产和集聚能力,能够保证内容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而这也预示着一个新内容为王的时代来临。
——北京多看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胡晓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