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时发表主旨演讲,其中提到《巴西:未来之国》一书,指出书中寄托了对繁荣、富强、民主、文明的未来之国的美好希望。而占到全球面积三分之一的金砖国家已经规划出一个奔向“未来之国”的新蓝图。
这本书由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所著,寄托了他对人类文明的全部希望。作者结合自身对巴西从陌生到热爱的认知历程,从历史、文化、经济、自然、各地域的人文地理诸方面对巴西进行了全景式介绍,反复强调“凡是居住在巴西的人,都能听到未来翅膀的强劲风声”。在那个特殊年代,他把欧洲故土当作反面教材,巴西当作没有种族歧视、与世无争、面向未来自由伸展的正能量加以颂扬,溢美之词密集得令人发指。这里的“未来”并不是指单纯的经济发展,甚至不是指科技、艺术等文化形式,而是指一种人道主义精神,是一种自由、平等、博爱的现实版本。书中他全方位地勾勒出了自己眼中的“南美天堂”——不同阶级、种族、肤色、信仰的人彼此和谐共处,“他们致力于尽快消除彼此的差异,成为完完全全的巴西人,共同建立一个团结的新国家”。
尽管对巴西的书写所提供的治愈力并未能阻止对欧洲绝望的茨威格夫妇于1942年双双在里约自杀,但这本《巴西:未来之国》已成了外国人了解巴西的经典之作。虽时隔七十余年,今天读来,依然是一本了解巴西的最佳书籍,在当今社会依旧有着深远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