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与中宏保险联手举办了“白领理财,终生保障”的大型主题讲座,帮助广大白领读者开辟理财新概念,学习如何在现代投资环境中做好个人理财规划,并分析比较各种理财工具的特性和投资诀窍。讲座邀请了保险、股市、房产、外汇等多位业内专家出席。 《理财周刊》前不久刊登了《育儿不易,费用惊人》和《没有百万难养老》两篇封面文章,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读者纷纷来电或来信,探讨育儿养老的问题,同时希望能有一个专门的讲座,让他们对“理财”做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白领关注终生理财 8月31日,“白领理财,终生保障”大型讲座在上海图书馆闪亮登场。讲座定于下午1点半开始,但12点多就有听众入场。到讲座正式开始时,楼下、楼上两层会场已经坐得满满当当,后来者只能站在会场两侧的人行道上,还有听众干脆坐在二楼的台阶上。首先进行专题演讲的是来自加拿大的执业理财师徐建明先生。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理财专家之一,徐先生一开始就提出两个问题:为什么要理财?理财要达到怎样的目的?他说,对这两个问题,大多数人的认识并不清晰。许多人把买股票、买房子当作理财,其实这只是理财的手段之一。要理财,有必要先了解理财的真正内涵。 徐先生认为,理财其实关注的是个人生活的目的,关注的是自己的需要。为实现这个目的和不同阶段的需要而建立安心的生活体系,这才是理财的要旨。人生有财务风险,为了降低财务风险,进行自我保障,因此有必要为实现人生各个阶段的目标,建立不同形式的储备金,如养老金和教育基金。总之,先要有人生规划,然后才会有财务规划和理财规划。 由于每个人的预期不一样,风险承受能力不一样,因而理财也存在很大区别,但无论是谁,都有必要养成良好的消费和理财习惯。徐先生建议,年轻的白领在每月的必要开支外,积存10%用于专门的投资账户,只要控制好风险,实现一定收益,到自己退休时拥有百万养老金是问题不大的。
房价已处于敏感点位 去年以来,上海最热的市场无疑就是房地产市场,而最让人伤心的市场则是股市了。房市热,是因为这里有钱可赚;股市冷,是因为许多人大笔资金被套牢,欲罢不能。因而讲座上,有关房市和股市的内容格外引人关注。 国内知名房地产网站搜房网总经理代建功先生讲的是怎样选择投资型房产。代先生给听众提出三点建议,首先,房产投资动用资金大,应该考虑周全,并要保持谨慎;其次,房产投资需要专业知识,不要被开发商所迷惑;最后,投资房产要有预见性,选择那些受益于市政开发的潜力板块,目前已经形成规模的世纪公园板块就是一个例子,现在比较有机会的是世博会和外环线的建设地域。 代先生认为,目前上海房价已经到了一个比较敏感的位置,入市应该慎之又慎。相比而言目前非常热的商铺投资,则有一个好消息,按上海近几年的规划,除了南京路、淮海路、四川路和徐家汇商城、新客站商城、豫园商城、浦东商城(八佰伴为中心的地带),将不再开设新的商业中心区,因而这四城三街地位巩固,其中商铺在未来仍有升值空间。代先生最后指出,一般白领进行房产投资,应该量力而行,像世茂滨江花园这样的高档楼盘,不适合白领介入。
目前还不是入市最佳时机 来自世基投资的注册分析师徐敏毅先生的发言让听众在经历房地产投资的欣喜后,又陷入对股市的沉痛反思。但徐先生认为,尽管股市并不太景气,但股票还是应该买,而且越早越好。以美国股市为例,自从1929年美国股市崩盘后,70年来每年的平均涨幅高达11%,其中有40年股市是跌的,可见如果长期持有股票,不为一时的涨跌所迷惑,还是大有可为的。 徐先生指出,中国股市还远不完善,因此选择股票很有学问,应该有目标、有分析、有策略,要清晰认识何时买入、买入什么样的股票和准备放多久。同时,投资股票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从中国股市目前的特点看,值得关注的股票主要有三大类:具有重组题材的,以前的例子有PT网点等;有潜在扩张能力的,如申华控股10年来扩张15倍;具有良好成长性的,如东软股份。当然,作为长线投资,要关注公司基本面的情况。最后,针对目前股票的疲软状态,徐先生建议,现在还不是最佳买入时机,逢股市大跌的时候,可以少量的、逐步的介入。
有望去海外理财 中国银行高级经济师杨鲁邦先生的“合理持汇结构和规避汇率风险”的话题,则让持有外汇的听众朋友大感解渴。杨先生指出,合理持汇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持汇的形式和结构要合理,除了外币存款,也可以持有一些外国股票、债券和基金(不过目前中国居民只能买B股);二是储蓄应合理分配币种;三是对外汇进行动态管理。杨先生认为,持有外汇应该注意收益性和流动性两方面,可以通过购买债券和股票提高收益性,同时通过币种的合理分配提高流动性。 杨鲁邦先生特别提到,未来可以通过中资银行的海外分支机构和外资银行的海外分行或总行,购买外国股票、基金和债券。杨先生介绍,目前外汇现汇是可以自由汇出的(有金额限制),因此开展这一离岸金融业务是没有法律障碍的。这一点让许多人充满憧憬,希望利用国外的工具和环境进行理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