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实践 产城融合
产业化城市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要求,产业化是城市发展的源动力,城市化是产业发展的大支撑,是将城市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的重要途径。城市没产业就是“空城”,产业没城市只能“空转”,产业化城市综合体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产业与城市“双向融合”,最终让产业体现城市的生命价值。
“智慧城市与智慧产业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智能产业的发展将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基础的技术支持和物联网互联条件;智慧城市的建设也将为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大力支持。智能产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提,智慧城市是智能产业建设的最终归宿,并不断促进智能产业的发展和技术更新。”周浦镇党委书记胡志强表示,建设“两智”有助于增强周浦镇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周浦镇的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产城融合”是浦东新区“十二五”规划的先进理念,也是周浦“智慧镇”与迪士尼、国际医学园区、智慧产业园共同成长的必然趋势。周浦镇现有的产业结构是“二三一”结构,随着周浦启动建设“智慧镇”,三产的比重将进一步扩大,形成“三二一”的经济结构,实现“一二三”产业大融合和“优二进三”,从而融入到浦东新区现代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之中。
“产城规划先行,实现产城互动。核心在于产业、城市做好前瞻性的规划和定位,避免盲目的城市化导致城市空心化,真正落实产业定位,实现城市与产业发展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园区负责人孟煜这样认为。“产城融合”不仅是开发区、产业区与周边社区的区域融合,而且是产业集群的配套延伸,是区域经济社会资源的联动整合,更是城市产业功能和生活功能、商贸功能、服务功能、文化功能、医疗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的有机集成。在融合发展中,周浦智慧产业区和周浦镇区联动发展,引进功能性配套项目组团,集聚创业和高端就业人群,完善生活生产生态的发展环境,延伸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从而支撑“智慧镇”的内生式可持续发展。
“智慧镇”建设为“产城融合”提供了新的空间,特别是智慧园区是智慧型总部经济和商务服务业集聚发展的CBD区域;智慧展示平台将集中展示国际国内顶级企业的高端文化、高端医疗服务、高端创新成果和高端商务;通过创新成果的示范应用,通过高端资源的集散功能,打造浦东中部现代商业中心和国际商务中心,成为“产城融合”的核心枢纽,从而为开发区、产业区、居住区配置创新成果、资金流、信息流等高端资源。
在产城融合发展中,周浦智慧产业园和周浦镇区联动发展,引进功能性配套项目组团,集聚创业和高端就业人群,完善生活生产生态的发展环境,延伸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从而支撑“智慧镇”的内生式可持续发展。如在智慧产业园中,将应用智能化集中水处理平台、园区节能减排智能系统等技术。在智慧社区中,将试点智能电网、移动物联网、社区智能管理、社区低碳生活等示范项目,以应用转化成果,以应用促进产业,以应用惠及民生。
周浦镇建设“智慧镇”将大力推动产业融合,一方面促进存量工业向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高端转型,另一方面,高技术服务业、总部经济和生产性服务业将成为主导性、先导性的新经济主体。特别是智慧园区鼓励引进跨国公司和民营企业的创新服务中心,将把研发创新和市场事业部门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实现从高端到高效的整合,真正使“智慧镇”的产业结构体现“利润中心”的特色。
“‘产城融合’既要满足产业发展的基础配套和社会服务需求,又要顺应广大居民就业和收入增长的要求,探索形成产业与就业联动、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管理有机融合的城市管理新机制。”园区负责人孟煜说。
“融合发展”是浦东“二次创业、二次跨越”的助推器。推进产城融合、产业融合、产用融合,有利于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功能的相辅相成,有利于实现高端到高效的突破,有利于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将使浦东真正从一个大开发区转型到世界级经济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区,也将使周浦从一个普通市镇转型到与迪士尼相匹配的国际知名“智慧镇”。
智慧创新 服务先行
招商选资、亲商安商,重在服务。现代的周浦正以其开放明朗的优惠政策、突出优越的地理位置、快速迅捷的交通网络、先进完善的配套设施、现代化的管理服务、和谐的社会氛围来吸引客户,同时扩大招商思路,不断加大宣传力度,组织专业队伍全力开展贴心服务工作。
周浦智慧产业园是上海和浦东建设“智慧城市”的缩影,体现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特征,也体现了周浦以智慧为引领,推动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