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张国立回宁披露传奇掌故

  张国立在中国台湾文坛素有“得奖专业户”之美誉,几乎所有有影响力的文学奖项,都被他一一收入囊中。他的不少题材作品更是以其率真、麻辣和独到的男性视角而深受欢迎,就连大小S也是他的超级粉丝。近日记者从出版方世纪文睿获悉,张国立为了能来南京,特意改了行程,提前近两个月将新书首发放在了南京。

  “这次首发也是上海书展十周年暨沪版精品图书巡回展销活动在南京的开幕,来自上海45家出版社与品牌图书机构的300余种沪版精品图书将在新华书店以八折优惠让利读者,除此之外就是一些著名作家的交流,张国立就是特地从台湾赶回来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来我们安排张国立将与8月前往上海,不过他选择了南京。而这本新作也与民国时期著名人物有关。”

  了解之后,记者发现原来张国立就是南京人。“虽然我没有生长在南京,但是我的父母都是土生土长的南京人,我也经常会回南京,这次回来感觉很亲切。”张国立告诉记者。

  南京本土话剧《蒋公的面子》让我们知道,原来“吃不吃饭”也能成为个问题。如果你看见《张学良与张大千的晚宴》一书,似曾相识的感觉油然而生。昨天著名中国台湾作家张国立来到南京新华书店,向读者还原了一段首次在大陆披露的历史掌故,而这也是一顿晚宴的故事,“虽然有一些区别,但它们都反映了那个时代人的风骨,真性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恶来主宰行为。”

  小说还原的掌故涉及到民国著名人物“三张”:张学良、张大千、张群,由真实事件组成。国画大师张大千在春节期间邀请张学良赴宴团聚,却遇到了重重阻碍,并被多方猜疑,最终,在元宵节后这次聚会才得以实现。张大千先生亲自配料下厨掌勺,留下系列经典菜肴,同时菜单因为是张大千的手迹而成为收藏品,并已经被拍卖。

  “里面大概有50%是真实的。”张国立告诉记者,自己和张学良有很深的缘分。“我曾经在1993年采访过张学良。在此之前,我还是个中学生的时候,学校就在他家旁边。”

  而看完了介绍的读者,都表示这样的一个故事似乎与话剧《蒋公的面子》有些相似。对此,现场嘉宾南京大学教授余斌笑道:“这两个故事也有不同,《蒋公的面子》说的是蒋介石请吃饭,有人不想去但必须去;而这个故事说的是张学良想去但去不了。《蒋公的面子》其实是虚构的,但张大千和张学良吃饭是真事。”张国立也解释,“虽然一个少帅,一个画家两人看似没交集,但二人确实是至交。张大千为了帮助张学良,送给他很多画,以备不时之需,因为他知道送钱张学良肯定不接受。最后张学良能去夏威夷,所花的钱就是将字画卖掉的钱。”

  不过虽然吃饭的“内容”不同,但余斌也表示内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反应了那个时代人的风骨,真性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恶来主宰行为。”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