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有许多变形童话与《青草国的鹅》一样,主人公最终都变回了人形,但是他们的回归历程却充满艰辛。在《青蛙王子》、《美女和野兽》、《木偶奇遇记》等变形童话中,主人公在恐惧、压抑中不断抗争的心理过程,不仅给故事带来波折感,而且也使读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例如,在博蒙夫人的《美女和野兽》中,被女巫变成野兽的王子,想方设法让美女爱上自己,好让自己变回原样。但是,只有当他真正学会了爱和付出以后,才能回归原状。变成野兽的王子在漫长的岁月中学会等待、学会付出,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心灵上的成长。相比较而言,《青草国的鹅》中草樱的变形回归就显得过于简单了,她十分轻易地实现了愿望。 而在另外一些变形童话中,主人公在作家的笔下自动或被动地无法回归,这里面其实暗藏着作者的深意。在英国作家罗尔德·达尔的《女巫》中,小主人公被女巫变成了一只老鼠,就是这个老鼠人,和姥姥一起展开了跟女巫的斗争。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一直很希望他能变回那个可爱的男孩。但是,作者在最后掐灭了我们的愿望,这个男孩永远地成为了一只老鼠。主人公虽然为变成一只老鼠而高兴,但是他要承担的后果其实是令人担忧的。也许是读者期待受挫,抑或是悲剧效应,这样的结局给人留下的印象反而深刻。同样地,如果《青草国的鹅》中的草樱在回归之时承受略带伤痛的折磨,或者为失去的那部分感到惆怅,或许作品会更深入读者的内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拨开成长的面纱,直面成长的本质:得到与失去。我们相信,一个深刻的作品是离不开这些思考的。然而,汤汤在故事的最后,却选择了用忘乡草轻松抹去主人公思乡的忧伤,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应该说,汤汤是一个有才气的作家,她为当下的童话创作入了一股清新之气。她文笔俊俏,文字纯净,字里行间不时跳跃着灵感的火花,用童话把日常生活和内心情感融合在一起。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以苛求的目光看待汤汤的童话创作。《青草国的鹅》一些细节上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部作品的整体艺术性。期待汤汤在今后能够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独具特色的童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