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他们相反的是家庭教师艾格妮丝·格雷和副牧师韦斯顿,他们都相貌平凡,家境清寒。在那些外表高贵的人们看来毫不尊贵。在物质上,他们的确是贫乏的,但他们并不因此自卑而仰承富有者的鼻息。他们的内心生活非常充实,忠实地信守自己的生活准则,坚信人间的爱是伟大的。他们在努力追求一种平衡的生活,如果说,他们并没有使世界变得更完美些的雄心,至少他们想完美自身。在希望获得尊重和爱的同时,他们从不忘记去尊重和热爱他人。他们过的是一种不图浮华、追求真实的生活,这种真实既是对人对己的诚实无欺,也是他们对整个生活的态度。他们喜爱知识和真诚的友谊,也喜爱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他们在知识、道德、修养上都比他们的雇主或上级高出一头。由于他们在精神上占有优势,所以面对困难、委屈和不公正,既不欺骗自己也无恐惧不安之心,总是坦然地接受着生活的赐予。从这方面来看,作者似乎想说,艾格妮丝·格雷和韦斯顿对生活的接受,比有产者更深更广。他们虽然不无痛苦和磨难,但是却拥有着人间的美好感情,享受着自然界的美好事物。 应该看到,在艾格妮丝·格雷和韦斯顿这两个人物身上,确实存在着某种宗教感情。读者很容易把作品中的许多内容,特别是两人的性格、经历与这种背景联系起来。作者的确是以宗教感情的虔诚与否来衡量一个人品性的优劣;以对上帝的信仰、对人类的爱来区分艾格妮丝·格雷和她的雇佣者。但在读者面前直接陈述的是格雷在具体生活中的忍耐、努力和追求。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说,宗教背景只是区分两者的表面手段,并非实质。 一百多年来,人们认为安妮·勃朗特的作品与两个姐姐相比,略逊一筹。但是专门研究安妮·勃朗特作品的评论家则说,安妮·勃朗特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安妮的作品“总是那么清新而明快”。著名的爱尔兰小说家、诗人、批评家乔治·莫尔除了把《艾格妮丝·格雷》称作是“英国文学中最完美的散文体小说”之外,还称赞这部小说“朴素而又美丽,就像一件薄薄的轻纱礼服……故事的体裁、人物和主题,是那样的完美和协调”。当然,莫尔的评论仅仅反映了英国文学批评的一种看法,但它毕竟从一个特定侧面说明了《艾格妮丝·格雷》这部小说在英国文学史上的价值。
译者 1988年1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