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第三次打击走私光盘工作座谈会上,广东省采取的挖窝点、堵源头的做法得到了众多与会者的肯定。
广东省是全国文化市场最早形成的省份之一,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和经济环境,早在几年前,该省的文化市场存在的发展过快、过滥以及经营结构不合理、管理工作不规范等问题便凸现出来。具体到音像市场而言,不仅存在的这些问题较为突出,而且同其他地区不同的是,广东的这些问题明显地带有广东的地方特点。据广东省文化厅文化市场处副处长陈昂介绍,在广东音像市场中存在的盗版光盘,其中的60%至70%都是境外的,而且,很大一部分是由内地一些音像出版单位违规操作,到境外加工,然后走私进来的。而境外的情况,以香港为例,目前,在香港地区,盗版光盘的生产能力大概在每天300万张左右,而且这些光盘涵盖了几乎所有的载体。
所有的这些,使广东音像市场的治理整顿工作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更为复杂的局面。
在把握了广东音像市场自身的特点之后,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的通知》精神,按照广东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广东文化市场管理部门与公安、工商、海关、边防等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在不断保持对音像市场各个环节高密度清查的同时,始终注意把打击危害、扰乱市场秩序的团伙、黑窝及其网络作为工作重点,通过查处大案要案,在社会上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
在所破获的案件中,尤以去年的“9·01”案和“9·16”案最为典型。
2001年9月1日,在经过了近11个月的深入摸底排查后,广东省“扫黄打非”办公室与省文化稽查总队的工作人员终于摸清了一个以“陈小姐”为核心、专门从事批销走私盗版光盘活动的团伙窝点。据该省音像行业一些人反映,该团伙核心人“陈小姐”有黑社会背景,活动猖獗,气焰嚣张,稍有不顺,便以恐吓、威逼手段逼他人就范。该组织活动严密,分工明确,非法光盘销往全国各地。该窝点设立一个多月来共库存500多万张光盘,销售光盘数近200万张。在掌握了该团伙的基本情况后,该省“扫黄打非”办、省文化稽查总队会同公安部门果断出击,对该团伙窝点进行突击清查,现场抓获正在进行批销非法光盘的该团伙人员10人,收缴作案工具电脑5台、传真机4台、打印机一台;出入货账单等物品一大批,货款人民币7万元;盗版光盘(VCD)1000多张,母盘72张。随后,办案人员根据清查和对有关人员初步审查获得的线索,分别在7个仓库内共查获涉嫌走私盗版光盘300多万张,另抓获仓库看管人员一名。
“9·01”案破获后,根据内线情报,该团伙的重要人物“陈小姐”仍继续利用其建立的非法营销网络在全国各地低价大肆抛售非法光盘。据此,广东省文化稽查总队与公安机关进一步加强了监控和侦查工作,终于掌握了可靠线索和目标。9月16日,办案人员前往一名为胡义然的犯罪嫌疑人处伏击,最终将其抓获。经过大量的思想工作,在胡义然女儿的帮助下,办案人员最终在三个非法光盘窝点共查缴非法光盘159万多张,从而给该团伙以沉重打击。
查办重案要案有力地震慑了从事非法出版物经营活动的犯罪分子,对整顿和规范音像市场秩序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自采取堵源头、捣窝点等措施持续严厉打击音像市场领域的违法违规经营活动以来,广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广东省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共出动14300多人次,查处违章经营的音像门店10710间,取缔无证音像店663家,会同公安、工商部门查缴非法光盘1400多万张,其中涉嫌淫秽音像制品10万多张;省内海关共查缴光盘2300多万张;公安边防部门查缴走私光盘1343万张,目前全省已查缴光盘总数达5043万张。而在打击地下生产线方面,继前年打掉18条、去年打掉15条非法生产线以后,今年以来,广东又打掉了13条非法生产线。从近期对广州、深圳等重点地区的音像市场调查情况来看,广东省盗版音像制品上架率有所下降。持续开展的清理打击促进了正版音像制品的发行,全国最大的音像制品批发市场“广东音像城”今年1月至6月正版音像制品的批销量达893万张(套),销售金额达7.95亿元人民币,已接近去年全年8.8亿元的水平。
对于挖窝点、堵源头的做法,陈昂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 在深挖窝点,严堵源头的同时,要管理好境内自己的出版单位。许多境内的音像出版单位为了谋取非法利益,采取违规操作的办法,去境外加工非法音像制品。其实,这些音像制品的目标主要在国内,毕竟,国内有着最大的VCD市场。因此,要打击盗版光盘走私,首先就必须管理好自己的出版单位。
(二) 应该加强与公安、工商、海关等有关部门的合作,加强在办案中的协调,形成几个部门共同打击盗版光盘走私的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