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青岛海尔(600690)发布中报,称利润同比下降45%。而本刊早就于今年7月22日第67期一针见血地指出,青岛海尔有“美国病”的症状,有可能与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一样,因溢价收购的资产大幅缩水而造成巨亏。 7月29日,青岛海尔股价下挫5.34%。
净利润下降45% 根据青岛海尔的中报显示,其2002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为2.19亿元,每股收益为0.275元,净资产收益率为4.25%,而去年同期则分别为4亿元、0.501元和7.92%;另一方面财务费用却增长了225.80%,近1300多万元,而去年同期仅有390多万元。 青岛海尔中报的各项业绩指标均同比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公司方面的解释为,(1)主营业务收入:上半年由于空调销售季节后延,把部分国内销售计划调整到出口,由于出口以窗式空调为主,单价低,使销售总额略有下降。(2)主营业务利润:由于出口产品总体单价偏低,虽出口利润率未下降,但利润总额较去年同期下降。(3)财务费用:主要是由于大连冰箱、空调等新项目贷款的增加,导致财务费用增长。 在这个解释的背后透露出了实质问题:国内空调市场疲软。今年上半年,青岛海尔累计生产电冰箱183.1万台,空调器145.8万套,其中,出口电冰箱98万台,出口空调器59.7万套。主营业务收入为62.8亿元,主营业务利润为9.3亿元。而2001年上半年,青岛海尔生产电冰箱155.1万台,空调器135万套,出口电冰箱69.1万台,出口空调器52.8万套,主营业务收入65亿元,主营业务利润11.2亿元。 生产的电冰箱和空调器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近30万套和10万台,但主营业务收入降2.2亿元,盈利下降近2亿元。这说明青岛海尔无非是产量上升、销售价格降低。看来,今年上半年空调价格的连续跳水使生产企业蒙受了巨大损失,作为龙头企业的青岛海尔也在所难免。
溢价收购问题仍未显示 空调大战引起了青岛海尔的业绩大幅下滑,由此将引起其溢价收购的母公司空调资产大幅缩水。本刊已于第67期提出:青岛海尔的风险在于,溢价收购母公司资产,一旦贬值将使资产大幅缩水。然而,对于这个问题,青岛海尔却在中报中只字未提。 去年初,青岛海尔出资20亿元从母公司那儿收购海尔空调74.45%股权,该部分股权帐面净值约5.5亿元,溢价高达14.5亿元(264%),定价依据是按2000年预测净利润4.38亿元乘以6.25倍市盈率,再乘以74.45%的股权比例。根据中国会计准则,14.5亿元溢价(股权投资差额)可按10年摊销,即每年摊销投资损失1.45亿元。 海尔收购空调按市盈率定价,同美国在线收购时代华纳以市值定价,实质是一样的。现在,时代华纳的市值缩水71%,青岛海尔净利润也缩水45%。至今20亿元收购的空调资产产生的净利润占比多少,青岛海尔中报未预披露,姑且按去年所占比重为68.57%计算,其今年上半年的净利润是1.5亿元,全年就是3亿元。根据当时海尔收购定价计算,收购空调资产部分全年产生的净利润3亿元,乘以6.25倍市盈率(估且算其不变),74.45%的空调资产就仅值13.95亿元了。一年刚过,6亿元就被蒸发了。 根据会计政策的八项计提中,其中就有“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即当市价低于投资成本时必须全额计提。空调利润下降很多,以6.25倍市盈率收购的空调资产应当同比例缩水,并进行同比例计提。但是,在中报中,青岛海尔空调资产部分仍维持原有的每年摊销1.45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