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作品已成为了几代国人的集体记忆。而“万氏兄弟”、特伟、阿达等动画人的名字,也成为了国产动画电影不朽的符号。那么,是什么在打造国产动画电影的美学风格呢?
《国产动画电影传统美学特征及其文化探源》一书带我们走近国产动画电影,近距离领略国产动画作品中的艺术与人文之美,并感受美丽背后的传统及文化的力量。
上世纪初,动画来到了上海。这一能使静止的画面动起来的新玩意儿,立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国第一代动画人自主研发制作了一系列的动画作品。40年代初在大上海、新光、沪光三家沪上影院公映的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便是其中的代表。这部作品从片名上看,依稀带有模仿美国动画的痕迹,但从内容上看,却是地地道道的国货。作品讲述的是《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并结合了当时的抗日背景,使观众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连映一个多月,盛况空前。就连后来成为日本动画之父的手冢治虫先生也为其在形式与内容上的高品质而惊叹。
50年代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在“探民族之风”的过程中,创作出了不少独具风格的动画作品。直到今天,这些动画片一直都留存在了成长在那个时代的观众们的记忆里。以水墨动画为例,《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等作品以其独特的韵味吸引了无数观众,也令国际评委赞叹不已,收获了一枚又一枚的奖牌,从而使国产动画在国际上声名鹊起。
由此,国产动画作品已成为了几代国人的集体记忆。而“万氏兄弟”、特伟、阿达等动画人的名字,也成为了国产动画电影不朽的符号。那么,是什么打造出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美学风格呢?
在作者看来,首先是我国肥沃的文学艺术土壤给予了国产动画丰富的养分。我国的民间文学、戏曲表演、国画技法、剪纸艺术等资源都曾给我国动画人提供过创作灵感。以国产动画的扛鼎之作《大闹天宫》为例,作品集结了小说、京剧、装饰画等艺术精华:小说《西游记》中的奇思妙想、魔幻世界为动画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传统的装饰画技法为人物及背景造型增添了一份绚丽与精致;京剧的京白、鼓点等为作品营造出了浓厚的民族韵味。国产动画作品不断从传统文化艺术资源中寻觅适合自己的元素,使作品在世界舞台上独树一帜。
其次是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造就了国产动画的创作风格。众所周知,在传承繁衍的过程中,基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文化基因也不例外。它渗透在民族的血脉之中,使族人产生了共同的文化习俗及价值判断,从而使一群秉性各异的人融合在一起,彼此理解、和睦相处。对国产动画电影而言,一直以来也受到传统文化基因的影响。例如,我国文化传统中讲究“文以载道”,于是不少动画作品在叙述过程中讲究由表及里,感悟道理,给观众以启迪。又如,我国传统美学中讲求“中和之美”,于是在国产动画作品中,尤其是在水墨动画,画面设计讲究“似与不似之间”,从而产生深远的意境。
时代在发展,国产动画电影在打造动画之美的过程中又在做何努力与尝试呢?
书中解读了国产动画在新形式下的变化。如除了对古老文化艺术资源的借鉴之外,还引入了外国动画中的技术手段,并在制作技法、表达方式乃至产业模式等方面都做了新的探索;在动画的叙事上,国产动画也开始以一种更为成熟的心态来反映现实问题,用动画语言来讲述普通人的生活,以获得当代观众的共鸣。
《国产动画电影传统美学特征及其文化探源》一书立足于本土动画,感受着国产动画带给我们的美丽,并分析了这份美丽产生过程中传统与文化的力量。同时,作者也看到当下国产动画创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并思考着这样一个命题,即面对外来动画的挑战,国产动画应如何坚守自己,并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美丽天空。
|